药品分类:消化用药
最后修订:2023年08月15日
乳果糖口服溶液为降血氨药及泻药,主要成分为乳果糖,通过刺激结肠蠕动,缓解便秘,恢复结肠的生理节律。可作为缓泻剂用于便秘,也可用于防治肝性脑病。
用于慢性便秘或习惯性便秘。
用于肝性脑病,治疗和预防肝昏迷或昏迷前状态。
早餐时服用。
可将本品与水、牛奶或果汁混合,改善口味。
瓶盖打开后,应在3个月内用完。
【便秘】
成人和14岁以上的儿童:起始量每日15-30ml;维持量每日7.5-15ml。
6-14岁儿童:起始量每日15ml;维持量每日5-10ml。
婴幼儿和6岁以下的儿童:起始量每日5-10ml;维持量每日5ml。
【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
成人:起始量每次15ml,每日3-4次,然后逐渐增加至每次30-45ml,每日3-4次。实际采用剂量,应以达到每日2-3次软大便为准。
儿童:国内尚无相应资料。
老年患者/肾功能或肝功能不全患者:没有特殊的推荐剂量。
若漏服需立即补服,如已接近下次用药时间,服用正常剂量即可,不可自行加倍剂量。
药物应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处,以免误服,一旦误服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若无明显不适或只有轻度胃肠反应,如腹部不适、胀气或腹痛等,可大量饮水促进排泄,暂不需要紧急就医;
若出现呕吐、腹泻等电解质紊乱症状,应停药或减少剂量。当大量液体流失时,需立即就医,校正电解质失衡。
是否对本品或其他药物、食物或物质有过敏情况。
是否怀孕、计划怀孕,或处于哺乳期。
是否正在接受无乳糖或半乳糖饮食。
是否正在使用其他泻药。
您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处方药或非处方药、天然产品、维生素)和健康问题。
服药期间如需就医,应告知医生、药师及护士,您正在服用本品。
如果有高血糖或糖尿病,应咨询医生选择不含糖的产品。
本品疗效有个体差异性,通常用药1-2天后起效。
服用本品期间,排便反射可能被改变。
适当补充膳食纤维,比如芹菜、南瓜、苹果等。
若服用本品数天后治疗效果不明显,应咨询医生。
固定剂量长期服用或滥用本品,将导致腹泻和电解质失衡。
需长期用药的患者,需定期检查血常规。
老年患者、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和服用本品超过6个月的患者,应定期检查电解质水平。
若正准备进行直肠镜或结直肠镜等相关检查,请咨询医生。
若病情未好转,甚至加重或出现任何其他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特殊人群】
【妊娠期女性】必要时可考虑使用本品,使用前咨询医生。
【哺乳期女性】可以使用,但应由医生进行整体评估后确定服用剂量。
【儿童】儿童应遵循医嘱并在成人监护下服用。
【老人】一般无需调整剂量,使用前咨询医生。
【肝/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使用前咨询医生。
【禁用人群】
对本品或辅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低钾血症患者禁用【2】。
糖尿病患者或低糖饮食者禁用【2】。
果糖不耐受、乳糖酶缺乏、半乳糖血症或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综合症患者禁用。
尿毒症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禁用【1】。
乳酸血症患者禁用【1】。
患有急性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梗阻或亚阻塞综合症、消化道穿孔或消化道穿孔风险、不明原因的腹痛患者禁用。
【慎用人群】
乳糖不耐受者慎用。
婴幼儿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果糖不耐受的儿童服用本品时应慎重。
患有胃心综合症(勒姆里尔徳综合征)的患者,服用前需咨询医生。
抗酸药:与抗酸药同服,会降低本品疗效。
噻嗪类、类固醇和两性霉素B:乳果糖可能加剧由其他药物引起的钾流失(如噻嗪类、类固醇和两性霉素B)。
强心苷:本品与强心苷合用时,可因钾丢失而加强后者作用。
若您在服用本品期间需要使用其他药物(包括处方或非处方药、天然产品、维生素),一定要先经过医生允许。
警告/注意:下列情况虽然很少见,但每位服药者的身体情况不同,在服用本品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状况,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故出现以下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伴发烧,皮肤红肿、起水泡或剥落;喘息,喉咙紧绷,呼吸或说话困难;声音异常嘶哑;口腔、嘴唇、舌头或喉咙肿胀等。
高血糖反应,如多尿、易口渴或饥饿、体重减轻、虚弱、持续疲劳感、视物模糊、四肢麻木感。
腹泻。
偶见腹部不适、胀气或腹痛;剂量大时偶见恶心、呕吐;长期大量使用致腹泻时会出现水、电解质失衡。通常可在减量或停药不久后消失,若症状未缓解,及时咨询医生。
乳果糖口服溶液和聚乙二醇4000散均可治疗便秘,区别如下:
【适应证】治疗与预防各种肝病引起的高血氨症以及由高血氨所导致的肝性脑病,也可作为缓泻剂缓解便秘。
【剂型】口服液体剂。
【特点】糖尿病患者慎用 ;口感佳;用药场景广泛。
【适应证】用于缓解成人便秘的症状。
【剂型】散剂。
【特点】可用于糖尿病患者;口感较差;药物用途较单一。
相关信息 | 具体情况 |
---|---|
处方类型
|
非处方药 |
医保类型
|
医保乙类 |
价格范围
|
市场价一般为19.06-118.00,具体以实际购药价格为准 |
常见规格
|
10ml:5g、15ml:10g、100ml:50g、100ml:66.7g |
常用剂型
|
口服液体剂 |
储存方式
|
避光、密封,于阴凉处(≤20℃)保存 |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5年版[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7:1040-1041.
【2】熊方武, 余传隆, 白江秋等.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