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缓释片

布洛芬缓释片

非处方药 医保乙类

药品分类:非甾体抗炎药

最后修订:2023年06月24日

该药品由有来医生和北京药师协会联合共建

该药品信息由以下专家专业编审

陈瑞玲 主任药师
北京天坛医院 | 药剂科

概述

布洛芬缓释片为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镇痛、解热及抗炎的作用,临床用于缓解急性轻至中度疼痛。本品为缓释剂型,可使药物在体内逐渐释放。

适用于哪些情况?

  • 用于治疗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等。

  • 用于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

  • 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 亦可用于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1】

怎么服用?

  • 餐后服用或与餐同服。

  • 服药前,可先喝一口水湿润咽喉部,避免药物粘到口腔或食管壁上。

  • 坐位或站立,用200ml温开水吞服。服药后不可立即躺卧,活动20-30分钟才可躺下。

  • 本品须整片吞服,不可折断或捣碎服用,以免破坏其缓释作用。

  • 每日服药时间应一致,避免漏服或自行增加剂量。

  • 除特殊规定外,勿用茶水、牛奶等饮料送服。

服用多少?(遵医嘱或按以下方法服用)

成人每次0.3g,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

忘记服药怎么办?

  • 通常,如果漏服时间小于两次用药间隔的一半,可在想起后立即补服错过的剂量。如果接近下一次服药的时间,可无需补服,下次服药时间按正常剂量服用。

  • 也可及时咨询医生个体化指导。

  • 切勿私自加量,以免服用过量,亦不可频繁服用。

误服误用怎么办?

药物应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处,以免误服,一旦误服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 若无明显不适或只有轻度胃肠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可大量饮水促进排泄,暂不需要紧急就医;

  • 若出现胃肠道出血或溃疡、呼吸困难、心动过速、视力障碍、皮肤瘙痒、气短、无力等严重不良反应,需在服药1小时内需迅速催吐,立即就医。

服药前哪些情况需要告诉医生?

  • 是否对本品或其他药物、食物或物质有过敏情况。

  • 是否对阿司匹林或萘普生等非甾体抗炎药过敏。

  • 是否正在服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水杨酸盐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培美曲塞。

  • 是否有胃肠道出血或肾脏问题。

  • 是否有心力衰竭等心脏问题。

  • 近期是否有心脏病发作。

  • 是否已怀孕或计划怀孕。

  • 是否在服药期间发现怀孕。

  • 是否为运动员。

  • 您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处方药或非处方药、天然产品、维生素)和健康问题。

服药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 本品可能会对某些实验室检查的结果造成影响,应告知医生、药师及护士,您正在服用本品。

  • 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对本品可有交叉过敏反应,应特别注意。

  • 哮喘患者可能对本品更加敏感,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 患有心力衰竭或近期心脏病发作者应注意此类药物可能会增加发病几率,如有疑虑可咨询医生。

  • 如患有苯丙酮尿症,应咨询医生是否可使用本品。

  • 运动员应慎用本品,可影响兴奋剂检查结果。

  • 本品可增加出血的风险,应尽量避免受伤,使用软牙刷和电动剃须刀。

  • 本品可能会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胃肠道问题,如溃疡或出血。老人及曾患胃肠道溃疡或出血的人群风险更大,需谨慎使用本品,尤其是年满60岁的患者。

  • 此类药物可能会影响排卵,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若存在疑问,可咨询医生。

  • 应严格遵循医嘱服用药物,不可超量或超时,以免导致严重的副作用。

  • 服药期间需禁烟酒,不可饮浓咖啡、酸性饮料或进食含酒精的饮料或食品,注意饮食清淡,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服药后需要注意什么?

  • 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停药24小时即可消失【1】

  • 长期用药者应定期应定期检查血象、肝肾功能与血压【1】,留意是否有黑便、腹痛、食欲不振、血尿及夜尿增多的情况,避免造成药物性肝肾损伤。

  • 如果用药后出现头痛、发烧、发冷、胃部不适或呕吐、颈部僵硬、皮疹、畏光、疲倦乏力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 使用本品可能会出现肝脏问题,如尿色加深、疲倦、食欲下降、胃部不适或胃痛、大便颜色变浅、皮肤或眼睛颜色发黄。此时,应立即咨询医生。

  • 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物,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若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或出现任何其他症状,均应及时咨询医生。

哪些人不宜服用?

【特殊人群】

  • 【妊娠期女性】禁用。如正处于备孕期,应告知医生并寻求最佳治疗方案。

  • 【哺乳期女性】禁止服用。

  • 【儿童】12岁以下儿童禁用。

  • 【老人】可增加胃肠道出血和穿孔风险(尤其≥60岁),需由医生进行整体评估后服用,不可私自用药。

【禁用人群】

  • 对本品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

  • 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后诱发哮喘、荨麻疹或鼻炎、血管性水肿等过敏反应的患者禁用。

  • 严重心力衰竭者禁用。

  •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为手术期疼痛的患者禁用。

  • 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者既往曾复发溃疡出血的患者禁用。

【慎用人群】

  • 过敏体质者慎用。

  • 有支气管哮喘病或过敏性疾病患者慎用。

  • 已确诊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慎用。

  • 外周动脉疾病和/或脑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 已被告知有动脉狭窄(症状包括运动时小腿疼痛或突然的头晕、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的患者慎用。

  • 高血压和/或心力衰竭(如液体潴留和水肿)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慎用。

  • 肠胃病、既往有胃肠道病史(溃疡性大肠炎和克隆氏病)、近期进行过胃部手术的患者慎用。

  • 凝血机制不全者或血小板功能障碍(如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 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免疫系统疾病导致关节疼痛、皮肤改变和其他器官疾病的患者慎用。

与哪些药物合用需要注意?

  • 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如某些复方感冒药):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且有致溃疡风险;长期与乙酰氨基酚合用时,可增加对肾脏的毒副作用。

  • 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类药物: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出血倾向发生率增高。

  • 肝素、双香豆素类(如华法林)等抗凝药及血小板聚集抑制药:增加出血风险。

  • 呋塞米(呋喃苯胺酸):减弱后者的排钠和降压作用。

  • 抗高血压药:降低后者降压效果。

  • 丙磺舒、维拉帕米、硝苯啶:增高本品的血药浓度。

  • 地高辛、甲氨蝶呤、口服降血糖药:增高上述药物的血药浓度。

  • 氨基糖苷类药物:易感个体肾功能降低,可减少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排泄并使血药浓度增高。

  • 糖皮质激素、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

  • 环孢霉素:增加肾毒性的风险。

  • 喹诺酮类抗生素:增加惊厥的风险。

出现哪些不良反应需立即就医?

警告/注意:下列情况虽然很少见,但每位服药者的身体情况不同,在服用本品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状况,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

  • 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瘙痒伴发烧,皮肤红肿、起水泡或剥落;喘息,喉咙紧绷,呼吸或说话困难;声音异常嘶哑;或口腔、嘴唇、舌头或喉咙肿胀等。

  • 出血迹象:如咖啡渣样呕吐物;尿血;黑色、红色或柏油样大便;牙龈出血;阴道异常出血;异常瘀伤;流血不止等。

  • 肾脏问题迹象:如无法排尿、排尿量发生变化、血尿或体重大幅增加。

  • 高钾水平迹象:如异常心跳频率;意识混乱;虚弱、头晕甚至昏倒;四肢麻木或刺痛;呼吸急促等,

  • 高血压迹象:如严重头痛或头晕、昏倒或视力变化。

  • 呼吸急促、体重大幅增加或四肢肿胀。

  • 胸痛或心跳频率加快。

  • 一侧身体虚弱无力;半侧脸下垂或视力模糊;言语障碍;平衡失调。

  • 疲倦乏力。

  • 耳鸣。

  • 严重背痛。

  • 视力变化。

  • 腺体肿胀。

出现哪些不良反应需咨询医生?

  • 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肠气胀、便秘、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时,通常停药即可缓解。如停药无法缓解,应立即咨询医生,并采取对症措施。

  • 以上并非可能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若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请咨询医生。

同类药对比

布洛芬缓释片和阿司匹林片均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具体区别如下:

药品名称:布洛芬缓释片

【适应证】可缓解轻至中度疼痛,也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价格】6.01-18.00元。

【特点】药效持久;正常剂量下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药品名称:阿司匹林片

【适应证】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低剂量还适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心肌梗塞,暂时性脑缺血或中风发生率。

【价格】2.80–57.00元。

【特点】胃肠道刺激较大。

补充信息

相关信息 具体情况
处方类型
非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乙类
价格范围
市场价在6.01-18.00元左右,具体需以实际购药价格为准
常见规格
0.2g/片、0.3g/片
常用剂型
普通片剂、缓释制剂(缓释胶囊剂/片剂)、糖浆剂、混悬剂
储存方式
需密封,于干燥处保存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5年版[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7:1040-1041.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