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维生素C咀嚼片

阿司匹林维生素C咀嚼片

非处方药 非医保

药品分类:非甾体抗炎药

最后修订:2023年03月07日

该药品由有来医生和北京药师协会联合共建

该药品信息由以下专家专业编审

李奕 主任医师
上海长海医院 | 呼吸内科

概述

阿司匹林维生素C咀嚼片为非甾体抗炎药,是复方制剂,其中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解热、抗风湿作用;维生素C参与体内抗体、胶原形成和组织修补以及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代谢,保持血管完整性,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适用于哪些情况?

  • 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 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怎么服用?

  • 口服,饭后服用,咀嚼后服下。

服用多少?(遵医嘱或按以下方法服用)

每片含330mg阿司匹林、200mg维生素C。

  • 成人,每次1片,若发热或疼痛不缓解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片。

  • 儿童2-3岁,一次1/3片;4-6岁,一次1/2片;6-10岁,一次2/3片;10岁以上,一次一片。

  • 本品应咀嚼后服用,不应空腹服用。

忘记服药怎么办?

  • 通常,在想起时就立即补服一剂。

  • 若想起时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就跳过漏服剂量,仅按下一个预定剂量服用,并逐渐回归到正常服药时间,不可擅自加倍剂量补服。

  • 若存在频繁漏服的情况,需告知医生或药师。

误服误用怎么办?

  • 服药过量时,可见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紊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等症状。

  • 药物应放置在儿童不易触及处,一旦误服或服药过量应密切监测身体反应,必要时应立即就医,接受对症及支持治疗。

  • 服药时需将药片从PTP密封袋中取出服用,若误咽PTP密封袋,可能会导致锋利的锐角刺入食管黏膜,引起食管穿孔、纵膈窦炎等严重并发症。

服药前哪些情况需要告诉医生?

  • 您是否对本品或其他药物、食物或物质有过敏的情况。

  • 是否曾因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出现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等过敏体征。

  • 是否存在活动性消化道溃疡病、消化道出血以及其他活动性出血。

  • 是否患有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

  • 若您已怀孕、在备孕或正在哺乳,需告知医生。

  • 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处方或非处方药、天然产品、维生素)和健康问题。

服药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 在服药期间就医时,告诉医生、药师及护士,您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维生素C咀嚼片。

  • 避免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萘普生、布洛芬),包括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合用。

  • 用药期间如出现眩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时,应避免驾驶或操作机械。

  • 您可能更容易流血,小心并避免受伤,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和电动剃须刀。

  • 当患者服用该药发生胃肠道出血或溃疡时,应停药。

  • 老年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出现不良反应的频率增加,应慎用。

  • 用药期间避免吸烟饮酒。

服药后需要注意什么?

  • 用于解热连续应用不得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监测药物反应伴随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症状的体征和症状(如发热、皮疹、淋巴结病、血液病、肝炎、肾炎、心肌炎)。

  •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尤其是有肝肾功能损害或潜在性损害者、老年人、慢性饮酒者、正在服用利尿药的患者、脱水患者。

  • 长期用药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哪些人不宜服用?

【特殊人群】

  • 【妊娠期女性】禁用。

  • 【哺乳期女性】禁用。若哺乳期女性必须用药应暂停哺乳。

  • 【儿童】慎用。尤其是存在发热、脱水、流感、水痘的患儿,应避免使用本品。

  • 【老人】慎用。易出现不良反应。

【禁用人群】

  • 曾因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出现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等过敏反应的患者禁用。

  • 存在活动性消化道溃疡病、消化道出血以及其他活动性出血的患者禁用。

  • 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禁用。

【慎用人群】

  •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者慎用。

  • 痛风患者慎用。

  • 肝功能减退患者慎用。

  • 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患者慎用。

  •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血小板减少者慎用。

与哪些药物合用需要注意?

  • 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阿司匹林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使用时,可能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频率,还可能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危险。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同用有引起肾脏病变包括肾乳头坏死、肾癌或膀胱癌的可能。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合用可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药物(如双香豆素、肝素、链激酶、尿激酶):在联合用药时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因此使用时需小心并密切监护。

  • 尿碱化药(如碳酸氢钠、乙酰唑胺)、抗酸药(如铝碳酸镁、硫糖铝、氢氧化铝):可增加阿司匹林自尿中排泄,使血药浓度下降。但当阿司匹林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而停用碱性药物,又可使阿司匹林血药浓度升高到毒性水平。

  • 尿酸化药:可降低阿司匹林的排泄,使其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增加。

  • 降糖药(如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降糖效果可因与阿司匹林同用而加强和加速。

  • 甲氨蝶呤:阿司匹林与甲氨蝶呤同用时,可减少甲氨蝶呤与蛋白质的结合,减少其从肾脏的排泄,使血药浓度升高而增加毒性反应。

  • 丙磺舒或磺吡酮:阿司匹林可减弱丙磺舒或磺吡酮的排尿酸作用。丙磺舒可使阿司匹林的血药浓度升高,增加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巴比妥或扑米酮:合用可促进维生素C排泄,使维生素C的疗效降低。

  • 纤维素磷酸钠:合用可促使维生素C代谢为草酸盐,使维生素C的疗效降低。

若您在服用本品期间需要使用其他药物(包括处方或非处方药、天然产品、维生素),一定要先经过医生允许。

出现哪些不良反应需立即就医?

警告/注意:少数患者服用本品还可能会产生其他非常严重甚至致命的副作用。如果出现以下相关症状或迹象时,需立即就医:

  • 过敏反应:可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吞咽或言语障碍,或口腔、面部、舌头、喉咙肿胀等。少数病人可发生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等过敏反应。

  • 呕吐或咳血等出血迹象:如呕吐物像咖啡渣、尿中带血、黑便、红色或柏油样便、牙龈出血、阴道异常流血、无缘无故的瘀伤、流血不易止住。

  • 肾脏问题的迹象,如排尿困难、尿量减少、尿中带血或体重大幅增加。

  • 肝脏问题的迹象:如尿色深、感觉疲倦、呕吐、饱腹感、胃部不适或胃痛、大便色浅、皮肤或眼睛发黄。

  • 高钾水平的迹象:如心跳异常、精神恍惚、虚弱、头晕,肢体麻木或刺痛、呼吸急促。

  • 酸中毒的迹象:如意识模糊、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心跳异常、严重的胃痛、胃部不适或呕吐、困倦、呼吸急促、感到非常疲倦或虚弱。

  • 中风的迹象:如身体一侧无力、说话或思考困难、平衡改变、脸部一侧下垂或视力模糊。

  • 非常严重的头晕、头痛或昏倒。

  • 耳鸣、听力下降或任何其他听力变化。

  • 感到烦躁、癫痫发作。

出现哪些不良反应需咨询医生?

  • 胃痛、胃灼热、胃部不适或呕吐。

以上并未列举完全,若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请咨询医生。

同类药对比

阿司匹林维生素C咀嚼片与对乙酰氨基酚片均为解热镇痛药,但在药理作用、作用效果方面有所区别。

药品名称:阿司匹林维生素C咀嚼片

【适应证】用于各种风湿痛、神经痛、关节痛以及感冒、发烧、头痛、牙痛等症。

【药理作用】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

【特点】除了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常见胃肠道副作用。

药品名称:对乙酰氨基酚片

【适应证】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药理作用】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特点】抗炎作用较弱,退热快;无明显胃肠刺激作用;对头痛更适合。

补充信息

相关信息 具体情况
处方类型
非处方药
医保类型
非医保
价格范围
市场价为2.00-29.00元(10片/盒),具体以实际购药价格为准
常见规格
每片含330mg阿司匹林、200mg维生素C
常用剂型
肠溶片、泡腾片、咀嚼片、分散片
储存方式
密封,在干燥处保存,并置于儿童不能触及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