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分类:抗感染药
最后修订:2023年01月15日
氨苯砜片为抗菌药,对麻风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大剂量时显示杀菌作用。
与其他抑制麻风药联合用于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各种类型麻风和疱疹样皮炎的治疗。
用于脓疱性皮肤病、类天疱疮、坏死性脓皮病、复发性多软骨炎、环形肉芽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某些皮肤病变、放线菌性足分枝菌病、聚会性痤疮、银屑病、带状疱疹的治疗。
与甲氧苄啶联合用于治疗卡氏肺孢子虫感染。
与乙胺嘧啶联合用于预防氯喹耐药性疟疾,也可与乙胺嘧啶和氯喹三者联合用于预防间日疟。
空腹服用。如有胃肠道刺激症状时也可与食物同服。
取坐位或站立用200ml温水送服。
【抑制麻风】
与一种或多种其他抗麻风药合用。由于本品有蓄积作用,故每服药6日停药一日,每服药10周停药2周。
成人:每次50-100mg,每日一次。或按体重每次0.9-1.4mg/kg,每日一次,最高剂量每日200mg。开始可每日口服12.5-25mg,以后逐渐加量到每日100mg。
儿童:按体重每次0.9-1.4mg/kg,每日一次。
【治疗疱疹样皮炎】
成人:起始每日50mg,如症状未完全抑制,每日剂量可增加至300mg,成人最高剂量每日500mg,待病情控制后减至最低有效维持量。
儿童:开始按体重一次2mg/kg,每日一次,如症状未完全控制,可逐渐增加剂量,待病情控制后减至最小有效量。
【预防疟疾】
本品100mg与乙胺嘧啶12.5mg联合,1次顿服,每7日服药一次。
如果漏服时间小于两次用药间隔的一半,可在想起后立即补服错过的剂量。
如果接近下一次服药的时间,可无需补服,下次服药时间按正常剂量服用。
切勿私自加量,以免服用过量,亦不可频繁服用。
药物应放置在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以免误服,一旦误服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若少量服用无明显不适,可大量饮水促进排泄,同时密切观察呼吸、心率及血压等情况,暂不需要紧急就医。
若过量服用出现嘴唇、指甲或皮肤呈蓝色或灰色,心跳异常、癫痫发作、头晕、昏倒、头痛、疲倦、虚弱、呼吸急促、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疲乏、眼睛或皮肤黄染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对症治疗。
是否对本品、其他药物、食物或物质存在过敏的情况。
是否患有贫血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蚕豆病)。
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处方或非处方药、天然产品、维生素)和健康问题。
如果您已怀孕或在备孕、或者处于哺乳期,需告诉医生。
是否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检查结果。
在服药期间就医时,告诉医生、药师及护士,您正在服用此药。
用药期间应避免直接日晒。
服药期间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低、再生障碍贫血或其他血液问题。如有疑问请咨询医生。
砜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过敏现象。此外,对磺胺类、呋噻米类、噻嗪类、磺酰脲类以及碳酸酐酶抑制药过敏的患者也可能对本品发生过敏。
本品不宜单独用于治疗麻风,应与利福平、氯法齐明、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克拉霉素等联合应用,以免引起耐氨苯砜麻风杆菌增多。
G-6PD缺乏患者应用本品时需减量。
治疗庖疹样皮炎时,应服用无麸质饮食,连续6个月,氨苯砜的剂量可减少50%或停用本品。
如果按医生规定的剂量、方法服用足够的治疗周期,但病情未得到缓解,应及时就医咨询。
不要与他人分享您的药物,也不要服用任何其他人的药物。
如果您认为药物过量,请立即致电当地的中毒控制中心或立即就医。向医生讲述或展示服用了什么、服用了多少以及服用的时间。
服药期间应检查血常规计数,治疗第一月期间中每周一次,以后每月一次,连续6个月,以后每半年一次。
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治疗中若发生食欲减退、恶心或呕吐时,应作肝功能测定,如有肝脏损害,应停用本品。
用药期间进行肾功能测定,有肾功能减退者在治疗中应定期测定肾功能,适当调整剂量。如肌酐清除率低于4ml/min时需测定血药浓度,无尿患者应停用本品。
皮损查菌阴性者疗程6个月,阳性者至少2年或用药至细菌转阴。对未定型和结核样麻风的治疗需持续3年,二型麻风需2-10年,瘤型麻风需终身服药。
快乙酰化型患者本品的血药浓度可能很低,需调整剂量。慢乙酰化型患者本品的血药浓度可能较高,也需调整剂量。
用药过程中如出现新的或中毒性皮肤反应,应迅速停用本品。但出现麻风反应状态时不需停药。
根据用药经验,本品在人体内有蓄积作用,每周最好停药1天,每3个月应停药15天。
如出现溶血性贫血,轻者不必停药,给予铁剂和复合维生素 B,红细胞<3.0×10/L者应停药。
一般麻风患者在应用砜类药3-6个月后即可见症状获得减轻,其黏膜病损恢复较快,口、鼻、咽喉部的结节和溃疡随后逐渐减轻或消失。皮肤和神经损害的恢复以及瘤型麻风的细菌消失则需更长的时间。此外,由于神经纤维化可导致麻痹加重,留下后遗症。
为了防止麻风病复发和传播,在瘤型和结核样麻风患者已达到治愈标准后,应接受巩固治疗至少5年。
明显或严重的麻风反应患者应予减量,待反应明显减轻或消失后再逐渐加量。也可短暂应用皮质激素控制。
【特殊人群】
【妊娠期女性】慎用。
【哺乳期女性】慎用。
【儿童】用量酌减。
【老人】用量酌减。
【禁用人群】
对本品及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
精神障碍者禁用。
【慎用人群】
严重贫血患者慎用。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患者慎用。
变性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症患者慎用。
肝、肾功能减退患者慎用。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慎用
有精神病史者慎用。
丙磺舒:可减少肾小管分泌砜类,使氨苯砜血药浓度高而持久,并易发生毒性反应。因此在使用丙磺舒的同时或以后需调整氨苯砜的剂量。
利福平:可刺激肝微粒体酶的活性,使氨苯砜血药浓度降低,故服用利福平的同时或以后服用氨苯砜时需调整氨苯砜的剂量。
骨髓抑制药物:可加重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必须合用时应密切观察对骨髓的毒性。
其他溶血药物:可加剧溶血反应。
甲氧苄啶:可使两者血药浓度均增高。
去羟肌苷:可减少氨苯砜的吸收。如需合用,应至少间隔2小时。
氯法齐明:本品可能拮抗的抗炎(非指抗麻风病)特性。
对氨苯甲酸:可拮抗氨苯砜的抑菌作用。
抗疟药:可能会增强氨苯砜的不良反应和毒性作用。
BCG(膀胱内)、伤寒疫苗:可能会降低上述疫苗的免疫效果。
匹可硫酸钠:本品可能会降低匹可硫酸钠的治疗效果。
警告/注意:少数患者服用本品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甚至致命的副作用。如果出现以下相关症状或迹象时,需立即就医:
过敏反应:可出现皮肤瘙痒、红肿、丘疹;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吞咽或言语障碍;或口腔、面部、舌头、喉咙肿胀等。
感染迹象:发烧、发冷、咽痛、耳朵或鼻窦疼痛、咳嗽、痰液增多或痰液颜色改变、排尿疼痛、口腔溃疡。
胰腺问题的迹象:严重的胃痛、背痛、胃部不适和呕吐。
肾脏问题迹象:排尿异常、量改变、尿血或体重大幅增加。
红斑狼疮:脸颊或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皮疹、容易晒伤、肌肉或关节疼痛、胸痛、呼吸急促、四肢肿胀。
皮肤苍白、皮肤或嘴巴上出现紫色斑块。
疲倦、虚弱。
身体有灼烧感、麻木感和刺痛感。
肌肉无力、视力模糊、耳鸣。
情绪变化、心跳加快。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皮肤发红、肿胀、起水泡、脱皮。
胃部不适、呕吐。
头痛、胃痛。
睡眠困难、头晕。
以上并非可能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若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请咨询医生。
氨苯砜片和氯法齐明软胶囊均可治疗麻风病,但在适应证及价格上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适应证】与其他抑制麻风药联合治疗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各型麻风和疱疹样皮炎;各型皮肤病,包括类天疱疮、坏死性脓皮病、聚会性痤疮、银屑病、带状疱疹等;与甲氧苄啶联合用于治疗卡氏肺孢子虫感染;与乙胺嘧啶联合用于预防氯喹耐药性疟疾;亦可与乙胺嘧啶和氯喹三者联合用于预防间日疟。
【作用机制】干扰细菌核酸代谢,阻止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或杀灭分枝杆菌生长。还可通过稳定细胞溶酶体膜发挥抗炎作用。
【价格】10.00-10.00元。
【适应证】瘤型麻风;与利福平或乙硫异烟胺联合治疗耐砜类药物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红斑结节性麻风反应和其他药物引起的急性麻风反应;其他分枝杆菌感染。
【作用机制】干扰细菌合成叶酸,从而发挥抑菌作用。还可抑制疱疹样皮炎,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价格】195.00-195.00元。
相关信息 | 具体情况 |
---|---|
处方类型
|
处方药 |
医保类型
|
医保甲类 |
价格范围
|
市场价为10.00-10.00元,具体需以实际购药价格为准 |
常见规格
|
100mg/片 |
常用剂型
|
片剂 |
储存方式
|
密封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