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分类:妇产科药
最后修订:2023年03月03日
炔诺酮滴丸为孕激素类药物,具有抑制排卵的作用。
用于女性探亲时短效避孕。
口服,随餐服用。
服药前,可先喝一口水湿润咽喉部,避免药物粘到口腔或食管壁上。
取坐位或站立,用适量温开水送服。
除非特殊要求外,不可使用牛奶、茶、可乐等饮料送服。
自同居当晚起,每晚3mg,即使同居不超过10日,也必须连服10日。同居14日,必须连服14日。
应咨询医生进行个体化指导。通常,漏服或迟服可导致避孕失败,如漏服应在24小时内补服一次。若漏服超过3小时,应在未来48小时内采用其他避孕措施。无法确定者,及时咨询医生。
药物应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处,以免误服,一旦误服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如未出现明显不适或只有轻微胃肠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可大量饮水促进排泄,暂时不需要紧急就医。
如出现突破性出血,服药1小时内需迅速催吐,立即就医。
您是否对本品或其他药物、食物或物质有过敏情况。
如果您已经怀孕、计划怀孕或处于哺乳期,请告知医生。
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乳腺癌、肝病、肝脏肿瘤、近期心脏病发作或中风。
是否患有子宫癌、卵巢癌、宫颈癌或阴道癌,或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
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处方药或非处方药、天然产品、维生素)和健康问题。
本品可能对实验室检测产生影响,应告知医生、药师、检验医师及护士,您正在服用本品。
本品为探亲避孕药,如同居超过14天,应该用短效口服避孕药;且一年内服用本品不可超过两个周期。
本品可增加血栓、中风或心脏病发作的几率,如存在困惑,及时咨询医生。
研究表明,服用避孕药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应定期进行乳房检查与自检。
如果患有糖尿病或高血糖,应密切关注血糖情况。
若发现任何怀孕迹象或早孕测试呈阳性,应立即咨询医生。
哺乳期女性服药后,乳汁可能减少,应于产后半年开始服用。
服药22天后,一般3-4天即来月经;如在第7天仍未见月经,应开始服用下一个月的药。若连续发生2-3个月闭经,应予停药。
吸烟女性发生心血管疾病(中风、心肌梗死)的风险较大,服用本品期间应停止吸烟。
本品无法阻止经性行为传播的疾病(如艾滋病或肝炎)的传播。
本品可能会增加宫外孕(异位妊娠)的风险。
呕吐或腹泻可能会导致避孕失败,应采取其他的避孕措施。
应定期进行乳房和肝功能检查,以防出现乳房肿块或肝脏受损等情况。
若病情未好转甚至加重或出现任何其他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特殊人群】
【妊娠期女性】禁用。正处于怀孕期间的女性不宜服用本品,可能会导致女婴男性化;如在服药过程中发现怀孕,应及时停药,并到医院进行定期检查。
【哺乳期女性】慎用。如需用药,应暂停哺乳。
【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老年人】慎用。如需使用,请咨询医生。
【禁用人群】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患有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糖尿病、哮喘病、癫痫、偏头痛、血栓性疾病、胆囊疾病及精神疾病的患者禁用。
【慎用人群】
过敏体质者慎用。
吸烟女性不宜服用。服药期间吸烟女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尤其年龄>35岁者。
本品与利福平、氯霉素、氨卡青霉素、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扑米酮、甲丙氨酯、氯氮、对乙酰氨基酚及吡唑酮类镇痛药等同服时,可导致避孕失败、突破性出血发生率增高。
若您在服用本品期间需要用其他药物(包括处方药或非处方药、天然产品、维生素),一定要先咨询医生。
警告/注意:少数患者服用本品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甚至致命的副作用。如果出现以下相关症状或迹象时,需立即就医:
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瘙痒伴发烧,皮肤红肿、起水泡或剥落;喘息,喉咙紧绷,呼吸或说话困难;声音异常嘶哑;口腔、嘴唇、舌头或喉咙肿胀等。
肝脏问题:如尿色加深、疲倦、乏力、食欲下降、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皮肤或眼睛发黄。
胃痛。
严重头晕或昏倒。
视力改变或丧失、眼球凸出。
乳房疼痛、酸痛,有肿块,或乳头溢液。
阴道异常出血、阴道瘙痒或分泌物异常。
抑郁或其他情绪变化。
胸痛。
咳血,呼吸急促,四肢肿胀、发热,出现麻木感,甚至变色或疼痛。
经量减少、经期偏短现象。
早孕反应: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嗜睡。
不规则出血、闭经、乳房胀痛。
皮疹、多毛症。
以上并非可能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若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请咨询医生。
本品和屈螺酮炔雌醇片均可用于避孕,区别如下:
【适应证】用于女性探亲时短效避孕。
【特点】价格低廉;用途单一;用药不可超过14天。
【适应证】用于女性避孕,亦可用于中度寻常痤疮。
【特点】价格昂贵;用途广泛;禁忌证较多;服用周期较长。
相关信息 | 具体情况 |
---|---|
处方类型
|
非处方药 |
医保类型
|
医保乙类 |
价格范围
|
市场价为7.50-7.80元,具体需以实际购药价格为准 |
常见规格
|
3mg/片 |
常用剂型
|
片剂、滴丸剂 |
储存方式
|
避光、密封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