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分类:内分泌用药、抗肿瘤药
最后修订:2023年02月20日
本品为人工合成的非甾体雌激素,具有促使女性器官及副性征正常发育、促使子宫内膜增生和阴道上皮角化和增强子宫收缩,提高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等作用。
用于补充体内雌激素不足,如萎缩性阴道炎、女性性腺发育不良、绝经期综合征、老年性外阴干枯症及阴道炎、卵巢切除后、原发性卵巢缺如。
还可用于乳腺癌、绝经后及男性晚期乳腺癌、不能进行手术治疗者、前列腺癌不能手术治疗的晚期患者。
亦可用于预防产后泌乳、退(或回)乳。
本品为口服给药,饭前或饭后服用均可。
服药前,可先喝一口水湿润咽喉部,避免药物粘到口腔或食管壁上。
取坐位或站立,用200ml温开水送服。
【补充体内雌激素不足】
每日1次,每次0.25-0.5mg,21日后停药一周,周期性服用;一般可用三个周期(自月经第5日开始服药)。
【乳腺癌】
每日1次,每次15mg,6周内无改善则停药。
【前列腺癌】
每日1次,起始每次1-3mg,依病情递增而后递减;维持剂量为每次1mg,连用2-3月。
【预防产后泌乳、退乳】
一次5mg,一日3次,连服3天。
通常,想起时立即补服一剂。
若想起时已接近下一剂的服药时间,就跳过漏服剂量,仅按下一个预定剂量服用,并逐渐回归到正常服药时间,不可擅自加倍剂量补服。
若存在频繁漏服的情况,需告知医生或药师。
药物应放在儿童无法触及处,一旦误服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若少量误服且无明显不适,暂不需要紧急就医,密切观察呼吸、心率及血压等情况。
若过量误服或出现肝功能异常、心功能异常或阴道出血等,应立即就医并采取对症治疗。
您存在的健康问题和正在服用的任何药物(处方或非处方药、天然产品、维生素),未经确认请勿用药。
对本品、其他药物、食物和物质过敏。
如果正处于哺乳期或计划哺乳,请告知医生。
如果已怀孕或计划怀孕,请告知医生,由医生评估是否使用本品。
在服药期间就医时,告诉医生、药师及护士正在服用本品。
本品可对某些实验室检查结果产生影响,检查前请告知相关医护人员正在服用本品。
用药期间不可自行停药、改变给药剂量或使用其他药物。
长期使用本品可使子宫内膜增生过度而导致子宫出血与子宫肥大、尿频或小便疼痛。
长期使用本品应定期检查血压、肝功能、阴道脱落细胞,每年一次宫颈防癌刮片。
使用己烯雌酚片后,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时,请咨询医生。
【特殊人群】
【妊娠期女性】禁用。可能引起第二代女性阴道腺病及腺癌发生率升高。
【哺乳期女性】禁用。
【儿童】如需用药,请咨询医生。
【老人】慎用。易引起钠潴留和高血钾症。
【禁用人群】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有血栓性静脉炎和肺栓塞性病史的患者禁用。
与雌激素有关的肿瘤患者、未确诊的阴道不规则流血患者及高血压患者禁用。
【慎用人群】
心功能不全、癫痫、糖尿病、肝肾功能障碍、精神抑郁等患者慎用。
抗凝药(如利伐沙班):本品与抗凝药合用,可降低后者的抗凝效应。
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扑米酮、利福平等:合用可降低己烯雌酚的效应。
抗高血压药:合用降低高血压药的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合用亦可能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警告/注意:有些人在服用药物时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甚至致命的副作用。如果您有以下迹象或症状,请立即就医:
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子宫肥大。
血栓的迹象:如出现肢体的苍白、冰冷、麻木感觉、局部的硬结和疼痛。
肝功能异常的迹象:如如尿色深、感觉疲倦、腹部饱胀、胃部不适或胃痛、大便色浅、呕吐、皮肤或眼睛发黄。
如果您服用本品后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症状、头痛、头晕、尿频或小便疼痛等症状,请及时咨询医生。
己烯雌酚片与氯烯雌醚滴丸均可用于治疗雌激素缺乏和女性性腺发育不良等,但在医保类型和药理作用等方面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适应证】补充体内雌激素不足,如萎缩性阴道炎、女性性腺发育不良、绝经期综合征、老年性外阴干枯症及阴道炎、卵巢切除后、原发性卵巢缺如;乳腺癌、绝经后及男性晚期乳腺癌、不能进行手术治疗者、前列腺癌不能手术治疗的晚期患者;预防产后泌乳、退(或回)乳。
【医保类型】医保甲类
【药理药代作用】促使女性器官及副性征正常发育;促使子宫内膜增生和阴道上皮角化;还可增强子宫收缩,提高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口服吸收良好,经肝缓慢灭活,代谢物从尿和粪便排泄。
【适应证】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及手术后因雌激素缺乏所引起的症状;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妇女性腺功能不全的雌激素代替治疗;男性前列腺增生。
【医保类型】非医保药
【药理药代作用】雌激素活性约为己烯雌酚的1/10,但作用较持久,耐受性较好;口服吸收后贮存于体内脂肪中并缓慢释放,经肝代谢后主要从粪便中排泄。
相关信息 | 具体情况 |
---|---|
处方类型
|
处方药 |
医保类型
|
医保甲类 |
价格范围
|
市场价为1.76-3.60元,具体需以实际购药价格为准 |
常见规格
|
0.5mg、1mg、2mg;片剂 |
常用剂型
|
片剂、注射剂 |
储存方式
|
避光、干燥处密封保存 |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