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分类:心血管用药
最后修订:2023年05月15日
警告:妊娠初期的3个月不应使用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培哚普利禁止用于妊娠期的第4-9个月。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为降压药,是复方制剂,其中培哚普利可降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并抑制缓激肽降解,吲达帕胺可抑制肾对钠的重吸收,增加尿量。两者协同发挥抗高血压作用。
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适用于单独服用培哚普利不能完全控制血压的患者。
口服,建议在每天清晨餐前服药。
服药前可先喝一口水湿润咽喉部,避免药物粘到口腔或食管壁上。取坐位或站立,用约200ml温开水整片送服。
不能自行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
每片含培哚普利叔丁胺盐 4 mg,吲达帕胺 1.25mg。
每日一次,每次一片。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给药剂量,或遵医嘱。
如果是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小于 30ml/分钟),禁止使用本品。当患者的肌酐清除率为30-60ml/min,推荐以适当剂量的药物自由组合开始治疗。当肌酐清除率大于 60ml/分钟,无需调整剂量。常规的医疗检查包括定期监测肌酐和血钾水平。
本品也可以用于其他治疗方案,请遵医嘱服用。
通常,若不慎漏服,就跳过漏服剂量,在下次服药时间服用常规剂量,不可擅自加倍剂量补服。
也可咨询医生进行个体化指导。
若存在频繁漏服的情况,需告知医生或药师。
药物应放置在儿童不易触及处,一旦误服或服药过量应密切监测自身反应,必要时就医治疗。
服药时需将药片从PTP密封袋中取出服用,若误咽PTP密封袋,可能会导致锋利的锐角刺入食管黏膜,引起食管穿孔、纵膈窦炎等严重并发症。
本品过量可导致血压过低和心动过速,需立即就医。
您是否对本品或其他药物、食物或物质有过敏的情况。
是否在进行低盐或无盐饮食。是否进行过交感神经切除术,近期是否需要进行手术。
是否存在严重呕吐或腹泻、低血钾、排尿困难的情况,您是否患有肝性脑病、肝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痛风、红斑狼疮。
是否在使用氢氯噻嗪、钾补充剂、螺内酯、阿米洛利、氨苯蝶啶、锂剂、沙库巴曲等药物。
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处方或非处方药、天然产品、维生素)和健康问题。
如果您已怀孕、计划怀孕或正在哺乳,需要告知医生。
服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会影响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在服药期间就医时,告诉医生、药师及护士,您正在服用此药。
最好在每日清晨服药,以免夜间起床排尿,影响睡眠。
您可能会出现头晕或晕倒的情况,在起床、上下楼梯或坐卧位起身时要小心,动作要缓慢。
部分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眼花、眩晕感,因此患者应避免开车或操作机械等伴有危险的机械作业。
治疗期间避免饮酒。
在炎热的天气或活动时要小心,多喝水以防止体液流失。如果您出汗过多、呕吐或排稀便,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出现低血压。
本品可能会使您更容易晒伤,外出时注意做好防晒措施,如涂防晒霜、穿防晒衣、戴墨镜。
在使用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药物前先咨询医生,包括治疗咳嗽、感冒的药物,以及减肥药、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能引起咳嗽,其特点是无痰、持续咳嗽、停药后即可消退。
为减少电解质平衡失调出现的可能,宜用较小的有效剂量,并应定期监测血钾、钠、钙、血糖及尿酸等,注意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注意及时补钾。
治疗两周后定期进行血钾和肌酐水平监测,此后在稳定治疗期间,每二个月进行一次监测。
糖尿病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痛风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尿酸,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用药调整。
长期给药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注意监测是否出现痛风发作、血管性水肿。如果您患有红斑狼疮,本品可能会使您的症状加重。
需要停药时,应遵医嘱逐渐减量,同时尽可能不要做体力活动。
【特殊人群】
【妊娠期女性】禁用,否则可导致新生儿发病和死亡。
【哺乳期女性】禁用。哺乳期女性必须用药时应暂停哺乳。
【儿童】慎用。
【老人】酌情减量或遵医嘱服用。
【禁用人群】
对本品任一成分过敏者禁用。
以前曾用某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患者禁用。
对吲达帕胺或其他任何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遗传性或特发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患者禁用。
严重肾功能损伤(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分钟)、透析患者禁用。
低血钾症患者禁用。
正在使用可引发扭转性室速的非抗心律失常药(如氯丙嗪、舒必利、匹莫齐特、氟哌利多、莫西沙星、美沙酮)的患者禁用。
未经治疗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肝性脑病、严重肝功能损伤患者禁用。
先天半乳糖血症、葡萄糖和半乳糖吸收障碍或乳糖酶缺乏综合征患者禁用。
【慎用人群】
运动员慎用。
轻、中度肾功能受损者慎用。
高钾血症患者(包括有高血钾危险因素的患者,如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同时用保钾利尿药)慎用。
伴有水肿和腹水的肝硬化患者、冠心病患者和心力衰竭患者慎用,需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出现血钾过低的危险(小于 3.4 mmol/L)。
伴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慎用。
钾补充剂与保钾利尿药(如螺内酯、阿米洛利、氨苯蝶啶):合用可能增加高血钾风险,不建议合用。若必须同时使用应密切监测血钾。
降糖药(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正在接受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使用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可增强降糖作用,需警惕低血糖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如萘普生、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于一些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若将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时,可能导致肾功能进一步减退。必须合用时应监测肾脏功能。
丙咪嗪类抗抑郁药(三环类)/精神安定药(如氯丙嗪、舒必利、匹莫齐特、氟哌利多):合用可增加直立性低血压的危险性,可能会出现血压过低。
麻醉剂: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可能增强某些麻醉药品的降血压作用。
可引起 QT 间期延长或扭转性室速的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莫西沙星、美沙酮、红霉素、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合用可能引起低血钾、心动过缓、 QT 间期延长。
强心苷类药物(如地高辛、洋地黄毒苷):合用可能引起强心苷类药物的毒性作用。必须合用时应注意监测血钾、心电图,必要时重新调整治疗。
二甲双胍:合用可能引起乳酸性酸中毒。
碘造影剂:合用可增加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危险性。在给予碘化合物前,必须先进行补液治疗。
钙盐:合用会使尿中排钙减少,导致高血钙的危险。
环孢菌素:合用存在肌酐升高的危险。
若您在服用本品期间需要使用其他药物(包括处方或非处方药、天然产品、维生素),一定要先经过医生允许。
警告/注意:有些人在服用药物时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甚至致命的副作用。如果您有以下迹象或症状,请立即就医:
过敏反应:严重的皮疹、荨麻疹、瘙痒、红肿、水泡或皮肤剥落、发烧、喘息、呼吸困难、吞咽或说话困难、声音异常嘶哑,或口、面、唇、舌肿胀。
电解质紊乱的迹象:如情绪变化、精神错乱、肌肉疼痛或虚弱、异常的心跳、癫痫发作、饱腹感、非常严重的胃部不适或呕吐。
肾脏问题的迹象:如无法排尿、排尿量变化、尿中带血或体重大幅增加。
胰腺炎的迹象:如非常严重的胃痛、背痛或非常严重的胃部不适或呕吐。
肝脏问题的迹象:尿色深、感觉疲倦、饱腹感、胃部不适或胃痛、大便颜色浅、呕吐、皮肤或眼睛发黄。
眼部问题的迹象:如视力丧失、视力变化或眼痛。
感染的迹象:如发烧、发冷、喉咙痛。
异常的淤青或出血。
非常严重的关节疼痛、手臂或腿部肿胀。
低血压:可表现为恶心、呕吐、抽搐、眩晕、嗜睡、意识不清、少尿等。
头晕、头痛。
口味改变。
咳嗽。
以上并非可能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若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请咨询医生。
本品与培哚普利氨氯地平片均为降压药,用于治疗原发性但两者在组成成分、适应证、起效时间等方面还存在差别。
【组成成分】主要由培哚普利叔丁胺盐与吲达帕胺组成,其中培哚普利可降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并抑制缓激肽降解,吲达帕胺属于利尿剂,可抑制肾对钠的重吸收,增加尿量。
【适应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适用于单独服用培哚普利不能完全控制血压的患者。
【起效时间】口服后1小时左右起效。
【组成成分】主要由精氨酸培哚普利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成,其中培哚普利可降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并抑制缓激肽降解,氨氯地平属于钙离子拮抗剂,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
【适应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适用于作为替代疗法用于在相同剂量水平的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下病情得以控制的原发性高血压。
【起效时间】口服后6小时左右起效。
相关信息 | 具体情况 |
---|---|
处方类型
|
处方药 |
医保类型
|
医保乙类 |
价格范围
|
市场价为65.00-179.00元(2mg:0.625mg*20片/盒、4mg:1.25mg*7片/盒、4mg:1.25mg*20片/盒、4mg:1.25mg*21片/盒),具体以实际购药价格为准 |
常见规格
|
2mg:0.625mg、4 mg:1.25mg(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吲达帕胺) |
常用剂型
|
片剂 |
储存方式
|
遮光、30℃以下密封保存,并置于儿童不能触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