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即脑梗死,是一种因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进而引发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其治疗需根据发病时间、梗死部位、血管情况、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量,而急性期治疗是关键,其中溶栓治疗常被视为第一治疗方法。
1、急性期溶栓治疗:
脑梗发作后的4.5-6小时被称为溶栓黄金时间窗。在此时间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溶栓药物,可溶解堵塞血管的血栓,恢复脑部血流,挽救濒临死亡的脑细胞,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溶栓治疗对发病时间要求严格,需快速判断并实施,越早进行,患者获益越大。
2、血管内介入治疗:
对于大血管闭塞且符合指征的患者,在发病6-24小时内,可考虑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机械取栓、血管成形术等,利用专业器械直接清除血栓或扩张狭窄血管,恢复脑供血,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康复几率。该治疗方法能迅速恢复脑部血流,减少脑组织缺血时间,尤其适用于溶栓治疗无效或错过溶栓时间窗的患者。
3、药物治疗:
除溶栓药物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神经保护类药物,可减轻脑细胞损伤;对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需使用相应药物控制基础疾病,稳定病情,降低脑梗复发风险。
4、一般治疗:
患者需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密切监测血压、血糖、心率等指标,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5、康复治疗:
病情稳定后,康复治疗至关重要。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语言能力。康复治疗需长期坚持,循序渐进促进患者身体机能恢复。
脑梗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过程,急性期溶栓治疗虽为重要方法,但后续的治疗同样不可或缺。只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脑梗患者会有那些不良后果
- 运动功能障碍:脑梗累及大脑运动皮层或皮质脊髓束时,可导致偏瘫、单侧肢体无力,严重时需长期卧床。肌张力异常会进一步影响康复进程。
- 感觉与认知障碍:感觉神经通路受损可引发偏身麻木、痛觉过敏;额叶或颞叶梗死则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执行功能减退,甚至血管性痴呆。
- 语言与吞咽障碍:优势半球梗死常导致失语症,而延髓梗死可致吞咽困难,增加误吸性肺炎风险。
- 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患者因排痰能力下降,易并发坠积性肺炎,表现为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诱发呼吸衰竭。
- 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偏瘫肢体静脉血流缓慢,加之血液高凝状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升高,脱落后可致致命性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