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检查通常能查出细菌性痢疾、蛔虫病、结肠炎、梗阻性黄疸,以及吸收不良综合征、肠息肉出血等疾病。
1、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属引起,大便检查可发现脓血便,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通过细菌培养可检测出痢疾杆菌。
2、蛔虫病:在大便中可发现蛔虫卵。蛔虫寄生在肠道内,产卵后随粪便排出,通过大便涂片或集卵法可检测到虫卵,从而确诊蛔虫感染。
3、结肠炎:大便常规可能显示有黏液,若存在出血情况,会有红细胞。若是溃疡性结肠炎,还可能伴有白细胞增多等情况,而且大便隐血试验常呈阳性。
4、梗阻性黄疸:由于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入肠道,大便可呈灰白色陶土样,提示胆道梗阻相关问题影响了肠道内胆红素的代谢。
5、吸收不良综合征:大便呈灰白色、油腻状、有恶臭味,显微镜下可见脂肪滴增多,提示肠道对脂肪等营养物质吸收不良。
6、肠息肉出血:当肠息肉表面的黏膜破损时会出血,血液可能会随着大便排出体外,大便潜血试验可呈阳性,有时可在大便中看到少量鲜血。
7、结肠癌:患者大便可能出现潜血阳性,随着病情发展,肿瘤表面破溃、出血,可在大便中发现肉眼可见的血液。同时大便中可能会有脱落的肿瘤细胞,可通过特殊检查手段进行检测。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必要的常规检查,比如血常规、便常规,以免及时发生机体异常。
进行大便检查的注意要点
- 检查前,饮食要保持正常,避免大量食用动物血、肝脏、菠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也不要吃大量含铋剂的药物,这些可能会导致大便潜血试验出现假阳性结果。如果正在服用影响肠道菌群的药物,如抗生素等,要告知医生。
- 留取好标本后,要尽快送检,一般在1-2小时内送到检验科室,防止大便中的成分因时间过长而发生改变,比如细菌繁殖、虫卵死亡等,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大便有脓血、黏液等异常部分,要优先选取这些部分送检,这对诊断肠道疾病更有价值。避免标本被尿液、水或其他杂质污染,不要从马桶水中捞取大便。如果需要检查寄生虫,可能需要留取不同时间的大便,如清晨的大便,且要保证大便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