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原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有寒冷刺激、剧烈运动等,会使肾脏功能暂时改变,病理性包括药物或中毒因素、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处理。
1、生理性原因
- 寒冷刺激:在寒冷环境中,体表血管收缩,肾脏血流重新分布,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改变,引起少量蛋白尿。
- 剧烈运动:大量运动后,身体血液循环加快,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暂时增加,使得原本不能滤过的蛋白质进入尿液,出现尿蛋白+。
- 精神紧张:当人处于极度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肾血管痉挛,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出现尿蛋白。
- 高热:体温过高时,身体代谢增强,肾脏的生理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可出现短暂的蛋白尿。
2、病理性原因
- 药物或中毒性因素: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损伤肾脏,导致蛋白尿。重金属中毒、有机溶剂中毒等也会损害肾脏结构和功能,出现尿蛋白+。
- 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炎症刺激可能使尿路黏膜分泌含有蛋白质的物质,或使肾脏局部产生免疫反应,影响肾小球滤过,导致尿蛋白出现。
- 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是常见原因之一,炎症会破坏肾小球滤过膜的完整性,使蛋白质大量漏出。肾病综合征则因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蛋白尿。肾小管间质疾病可影响肾小管对蛋白的重吸收,也会造成尿蛋白阳性。
- 血液系统疾病: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产生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这些蛋白经过肾脏排泄时可对肾脏造成损害,引起蛋白尿,一些溶血性疾病也可能通过影响肾脏功能而出现尿蛋白。
- 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微血管,引起糖尿病肾病,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升高会损伤肾脏血管和肾小球,导致尿蛋白+。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肾炎,出现蛋白尿。
尿蛋白+者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睡眠,利于身体恢复。饮食上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遵循医嘱选择优质蛋白。注意监测血压、血糖。避免自行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观察尿蛋白变化。
尿蛋白+的治疗
- 对于生理性原因导致的,如剧烈运动、高热、精神紧张等引起的,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休息、缓解紧张情绪、体温恢复正常后,尿蛋白一般可自行消失。若是寒冷刺激引起,注意保暖后多可缓解。
- 若因药物或中毒性因素,需停用相关药物,避免继续接触有毒物质,根据肾脏损伤程度进行相应治疗,如使用保护肾脏药物促进其修复,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 泌尿系统感染所致者,要进行抗感染治疗,消除炎症,减轻对尿路黏膜和肾脏的刺激,随着感染控制,尿蛋白可减少。
- 肾脏疾病引起的,根据不同类型针对性治疗,如肾小球肾炎可能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控制炎症,减少蛋白漏出。肾病综合征可能需利尿消肿、减少尿蛋白,针对病因治疗。
- 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兼顾肾脏保护。血液系统疾病则要治疗原发病,减少对肾脏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