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耐受主要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食物成分特性、酶缺乏、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等,针对不同原因需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如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1、食物成分特性:某些食物本身含有的特殊成分,可能导致不耐受。比如麸质是存在于小麦、大麦、黑麦等谷物中的一种蛋白质混合物,一些人对麸质敏感,患有乳糜泻或非乳糜泻性麸质敏感。食用含麸质食物后,会引起肠道黏膜的免疫反应,损伤肠道绒毛。对于麸质不耐受者,必须严格遵循无麸质饮食,避免食用小麦、大麦、黑麦及其制品,如面包、面条、啤酒等。可选择一些无麸质的谷物,如大米、玉米、藜麦、小米等制作的食品。
2、酶缺乏: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不足,无法完全消化牛奶等乳制品中的乳糖。乳糖在肠道内积聚,被肠道细菌分解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和酸性物质,从而引起相关不适症状。对于乳糖不耐受人群,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奶制品,如酸奶、舒化奶等。
3、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会使肠道通透性增加,一些原本不能通过肠道黏膜进入血液的大分子物质得以进入,引发免疫反应,导致食物不耐受。肠道感染、长期使用抗生素、酗酒等因素都可能破坏肠道屏障。此时要治疗肠道疾病或去除损伤肠道屏障的因素,如合理使用抗生素、戒酒等。
4、免疫因素:免疫系统对某些食物成分的误判或过度反应,也会导致食物不耐受。确定过敏原后,严格避免食用含有该过敏原的食物。对于过敏症状较为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等进行治疗,以缓解过敏反应。
需要注意,如果食物不耐受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也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食物不耐受的危害
- 由于食物不耐受导致的吸收不良,会引发一系列营养缺乏症状,如维生素B12、铁、锌等微量元素吸收不足,可能会导致贫血,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蛋白质吸收障碍会影响身体组织的修复和生长,导致消瘦、肌肉萎缩,儿童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长期的脂肪吸收不良可能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D、E、K)缺乏,出现夜盲症(维生素A缺乏)、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等问题。
- 食物不耐受引发的免疫反应可能会表现在皮肤上。当免疫系统释放炎症介质时,可能会出现皮疹、瘙痒、红斑等皮肤过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