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栓塞是一种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 肺动脉栓塞的栓子来源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血栓。这些血栓可能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由于血流瘀滞、血管损伤或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而形成。当这些血栓与静脉血管粘连不紧密时,容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右心房,再进入肺动脉,最终造成肺动脉栓塞。此外,其他栓子如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等,也可能引起肺血管阻断,但相对较少见。
- 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重不一。轻症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重症患者则可能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心率加快、晕厥甚至猝死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与栓子的大小、数量以及堵塞的肺动脉分支的位置有关。当大量肺段被堵塞时,患者可能出现休克或猝死的危险。
诊断肺动脉栓塞通常依赖于多种检查手段,其中胸部CT检查,特别是螺旋CT和电子束CT,可以直接显示肺血管,并清晰显示血栓的部位、形态以及与管壁的关系。增强CT对肺栓塞诊断的平均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此外,磁共振(MRI)检查、超声心动图以及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也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
预防肺动脉栓塞的措施
1、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肺动脉栓塞的首要任务是积极治疗可能导致栓子形成的原发病,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这类疾病若不及时治疗,血栓可能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发栓塞。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应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抗凝治疗可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溶栓治疗则有助于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2、改善生活习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减缓血液循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群应避免久坐或长期卧床,建议定期起身活动,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