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梗阻是指小儿肠道内容物的正常运行受阻,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症状表现多样,包括腹痛、呕吐等,了解这些症状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十分重要。
1、腹痛:这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小儿会突然出现剧烈的腹部绞痛,疼痛部位多在脐周,且发作较为频繁。小儿会因疼痛而哭闹不止,身体蜷缩,这是因为肠道梗阻后,肠管强烈蠕动试图推动堵塞物,引发腹部疼痛。
2、呕吐:梗阻发生后,肠道内的食物和消化液无法正常下行,会导致呕吐,呕吐出现较早且频繁,起初可能为胃内的食物残渣,之后可能会吐出胆汁样液体,严重时,呕吐物可能呈粪样,这是由于梗阻部位较低,肠内粪便反流所致。
3、腹胀:腹部会逐渐隆起、膨胀,且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时腹胀相对较轻,而低位肠梗阻腹胀较为明显,可累及全腹,腹部叩诊呈鼓音,小儿可能会感到腹部胀满不适,腹壁紧张发亮。
4、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时,小儿会停止排气排便,但在梗阻早期,可能会有少量气体或粪便排出,容易被忽视。若梗阻持续存在,肠道内的气体和粪便无法通过梗阻部位,便会出现此症状,这也是判断肠梗阻的重要依据之一。
5、精神萎靡:由于频繁呕吐、无法进食以及肠道内液体丢失,小儿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弹性差,尿量减少,这是脱水的表现。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小儿的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防止小儿吞食异物,如玩具零件等,对于曾患过肠道疾病或腹部手术的小儿,更要密切关注腹部症状和排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检查诊断,以便尽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小儿肠梗阻如何治疗
- 胃肠减压:通过插入胃管,将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减轻肠道膨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缓解梗阻症状,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有助于恢复肠道的通畅。
-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根据患儿的脱水程度、电解质水平及酸碱平衡状况,遵医嘱补充液体、电解质等,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维持患儿内环境稳定,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环节,能有效防止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引发的并发症。
-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因肠套叠、肠道畸形、肿瘤等引起的肠梗阻,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需进行手术。手术方式包括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肠扭转复位术等,旨在解除肠道梗阻,恢复肠道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