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DIC医学名词解释

韦云血液免疫科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三甲

DIC全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在多种严重疾病基础上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它由于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激活体内的凝血系统,导致全身微血管内形成血栓,同时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并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最终引发出血及微循环衰竭。

  • DIC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严重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恶性肿瘤、妊娠并发症(如羊水栓塞、胎盘早剥)、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中毒或免疫反应等。另外,疾病过程中的缺氧、酸中毒等因素也可以促进DIC的发生和发展。
  • DIC的临床症状多样,轻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出血,如皮肤紫癜、瘀斑等;重者则可能出现全身各处不同程度的出血、休克、皮肤黏膜血栓性坏死、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等。由于原发病的不同,DIC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但出血和微循环衰竭是其共同特征。
  • DIC的治疗需要由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症状和病情分期采取不同措施。急性期患者应及时给予休克治疗,纠正缺氧、酸中毒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进行基础疾病治疗及诱因清除、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凝血因子补充、抗纤溶疗法、溶栓治疗及对症处理等。治疗的关键在于迅速识别并纠正DIC的病理生理过程,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预防DIC的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发因素。对于存在严重感染、肿瘤、创伤、中毒等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注意改善微循环,有利于预防DIC的发生和发展。对于产科患者,应密切关注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以减少DIC的发生风险。

2024-10-23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