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出血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多种眼部及全身病变在眼底的表现,其成因复杂,涉及血管、组织的病理改变,如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等,需要引起重视,积极治疗。
1、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管壁的炎症、硬化或受压,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血管内压力升高,进而破裂出血。多见于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以及血液黏稠度异常人群。视网膜静脉阻塞分为分支静脉阻塞和中央静脉阻塞,阻塞部位和程度不同,出血范围与严重程度也有差异,出血可呈火焰状分布于视网膜浅层。
2、葡萄膜炎:葡萄膜富含血管,炎症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成分渗出到周围组织,引起眼底出血。同时,炎症还可能引发视网膜血管炎,进一步加重出血。葡萄膜炎引起的眼底出血,常伴有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且易反复发作,对视力损害较大。
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多见于老年人,是由于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发生退行性改变。新生血管从脉络膜生长至视网膜下,这些新生血管结构脆弱,容易破裂出血,造成黄斑区出血、渗出,导致中心视力急剧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
4、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视网膜微小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成分渗出、出血。随着病情进展,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这些异常血管更易破裂出血。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发生视网膜病变并导致眼底出血的风险越高。
5、视网膜裂孔与脱离:高度近视、外伤等因素可使视网膜变薄、变性,形成裂孔。液化的玻璃体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导致视网膜脱离,同时牵拉视网膜血管,引起出血。早期视网膜裂孔可能仅少量出血,而发生视网膜脱离时,出血范围可能扩大,严重影响视力。
眼底出血的原因多样,上述原因或隐匿或突发,均威胁着眼部健康。因此,当出现视力异常、视物变形等症状时,需及时排查,以便早期干预,保护视功能。
眼底出血应到什么科室就诊
- 当出现眼底出血症状时,应及时前往眼科就诊,眼科是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的专业科室,涵盖多种亚专科,能为眼底出血患者提供全面诊疗。
- 医生通过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前节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结膜炎、角膜炎等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接着用直接检眼镜或间接检眼镜进行眼底初步检查,观察视网膜、血管、黄斑等部位有无出血迹象及大致情况,初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 若初步诊断为眼底出血,医生会将患者分诊至眼底病专科。眼底病专科医生会借助多种专业检查设备,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清晰显示视网膜各层结构,帮助判断出血部位、范围以及是否存在视网膜水肿、脱离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