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胁痛指什么

朱建秀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三甲全国第4

在中医理论里,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胁肋部涵盖胸壁两侧自腋下至十二肋骨下缘的区域,该部位疼痛常暗示人体内部脏腑、气血等出现异常变化,与多种因素相关联。

1、病因:患者情志不畅,长期抑郁恼怒致肝气郁结,易引发胁痛。而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辛辣,损伤脾胃,湿热内生,熏蒸肝胆也会引发。外感湿热之邪,侵袭肝胆;或久病体虚,气血亏虚,肝络失养,均可能导致胁痛,不同病因引发的胁痛在症状与治疗上各有差异。

2、症状:胁痛症状丰富,肝气郁结所致多为胀痛,且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情绪波动时疼痛加剧。肝郁化火则胁肋灼痛,伴有口苦咽干、心烦易怒。瘀血阻络型胁痛为刺痛,痛处固定拒按,夜间疼痛更甚。肝胆湿热引发的胁痛,常伴有胸闷腹胀、恶心呕吐、身目发黄等症状,通过症状可初步判断病因。

3、检查:中医诊断胁痛,先通过望诊观察患者面色、舌苔,若舌苔黄腻多为湿热,再闻诊听患者声音、呼吸,肝郁化火者声音高亢、呼吸气粗。切诊时脉弦多为肝郁,脉弦滑数提示肝胆湿热。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如肝功能、腹部超声等,以明确是否存在肝脏、胆囊等器质性病变,为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4、治疗:针对不同病因,中医需遵医嘱采用不同治法。肝气郁结者以疏肝理气为主,肝郁化火则清肝泻火,瘀血阻络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肝胆湿热以清热利湿为法,通过精准用药缓解胁痛症状。

5、预后:若能及时发现并针对病因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如因情志不畅初起的胁痛,调整情绪并配合治疗,可迅速康复。但若是久病不愈,病情缠绵,或已出现器质性病变,如肝硬化等引起的胁痛,预后相对较差。

日常预防胁痛,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饮食上宜清淡,均衡摄入各类营养,避免暴饮暴食与过度食用辛辣油腻食物。若出现胁痛症状,需及时就医,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胁痛挂什么科

  • 中医内科:中医内科对胁痛诊疗经验丰富,从整体观念出发,依据望闻问切,判断胁痛由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还是瘀血阻络等所致。通过中药方剂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或活血化瘀,调理脏腑功能,缓解胁痛症状。
  • 针灸推拿科:该科室利用针灸与推拿手段治疗胁痛,针灸选取肝经、胆经等相关穴位,如期门、日月、阳陵泉等,通过针刺激发经络气血运行,疏通阻滞,止痛效果显著。推拿则运用专业手法,放松胁肋部肌肉,调节气血,改善胁痛。
  • 中医肝病科:肝脏病变常引发胁痛,中医肝病科医生擅长从肝论治,针对因肝病导致的胁痛,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如中药熏蒸、穴位贴敷等,结合辨证论治,保护肝脏,改善肝功能,减轻胁肋部疼痛不适。
2025-03-23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