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等,需注意及时进行治疗。
1、遗传因素:
多动症具有较高的遗传度,研究表明,约75%的患者其直系亲属中有患多动症或其他精神类疾病的人。遗传基因可能影响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发育,如涉及神经递质调节、大脑额叶发育等相关基因的异常,会使个体在神经传导、注意力控制、行为抑制等方面出现缺陷,从而增加患多动症的风险。
2、神经生物学因素:
大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是多动症的重要神经生物学机制,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尤为关键。多巴胺参与大脑的奖赏系统、注意力调节等功能,多动症患者大脑中多巴胺转运体过度活跃,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水平降低,影响大脑对注意力、行为控制等方面的调节。去甲肾上腺素也与大脑的警觉性、注意力分配相关,其功能异常会使患者难以集中精力、易冲动。
3、大脑发育异常:
多动症患者在胎儿期或婴幼儿期可能经历了大脑发育的异常过程,孕期母亲吸烟、饮酒、感染病毒等不良因素,可能影响胎儿大脑神经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导致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细微缺陷。这些早期大脑发育的异常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逐渐表现为注意力、行为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且随着年龄增长,与正常发育儿童的差距可能愈发明显。
4、家庭环境因素:
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多动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频繁争吵、离异等,会使孩子长期处于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影响其心理发育和行为表现。过度溺爱或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溺爱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过于严厉则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压抑情绪,这些都可能促使多动症症状的出现或加重。
家长要对多动症有正确的认识,避免将孩子的症状简单归结为调皮捣蛋,学校老师应给予多动症孩子更多的理解和耐心,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
多动症怎么治疗
- 行为疗法:通过设定明确规则与奖励机制,培养患儿良好行为习惯。当患儿能专注完成一项任务时给予小奖励,如贴纸或额外玩耍时间。采用正性强化与负性惩罚相结合,纠正多动、冲动及注意力不集中行为,逐步提升自我控制能力与专注度。
- 家庭环境调整:营造安静、有序、结构化的家庭生活环境,减少噪音、杂乱物品等干扰因素,制定规律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学习、娱乐、休息时间。
- 社交技能训练:多动症患儿常伴有社交困难,组织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游戏进行社交技能训练,教导他们如何倾听、表达、分享、合作与解决冲突。提升社交能力可增强患儿自信心与自尊心,改善人际关系,减少因社交挫折导致的情绪问题与行为问题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