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脏疾病因素,以及甲状腺疾病、肺部疾病等非心脏疾病因素。
1、心脏疾病因素
- 冠心病: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会发生改变。心肌梗死区域周围的存活心肌细胞会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电生理状态,容易产生异位起搏点。这些异位起搏点发放冲动,干扰了心脏正常的电活动节律,从而引发房颤。
- 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脏扩大,心肌细胞肥大、变性和纤维化。这种心肌结构的改变会使心房内的电传导路径发生变化,传导速度减慢且不均匀。肥厚型心肌病同样会引起心房结构和电生理改变,心肌肥厚使心房肌细胞排列紊乱,心房顺应性下降,容易产生心房内压力升高和电活动异常,进而导致房颤。
-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变,如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等,会导致心房的压力和容量负荷发生改变。此时会使心房扩大,使得心房肌纤维被拉伸,导致心房肌细胞的不应期缩短,兴奋性增高心房压力升高还会激活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使心房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变化,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增加了房颤的发生几率。
2、非心脏疾病因素
- 甲状腺疾病:甲亢是引起房颤的常见非心脏疾病原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对心脏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甲状腺激素可以增加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自律性,使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导致心房肌细胞更容易产生自发的电活动。同时甲亢还会使心脏的代谢率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处于一种高动力循环状态。
- 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肺部疾病也与房颤的发生有关。肺部疾病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压力负荷增加。长期的右心压力升高会影响右心房的功能,使心房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
需要注意,房颤可给患者带来一系列危害,如胸闷、活动受影响等,若出现此类情况需要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房颤患者的日常护理
- 患者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安排休息时间。对于症状明显,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发作频繁的患者,应适当增加休息时间,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休息时可采取半卧位或高枕卧位,这样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尤其是在夜间,能够减少因肺淤血导致的不适。
-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适量活动。适合房颤患者的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开始运动时,可从短时间、小运动量做起,之后根据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