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是机体对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过程,其症状表现具有多样性,大致可分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需结合情况判断。
1、局部症状:
- 充血:在炎症早期致炎因子刺激机体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使局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相对增多,从而使局部组织充血,呈现红色。
- 肿胀:在炎症刺激下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液积聚在局部内,且细胞增生,进而导致肿胀,患者会感到部位胀痛、活动受限,肿胀程度常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 灼热:局部灼热是因为炎症局部组织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伴有血液循环加速,热量更容易在局部积聚,这种局部热感在浅表炎症时较易察觉,也是炎症的重要体征,可作为判断炎症进展和治疗效果的参考依据。
- 疼痛:疼痛是炎症常见的症状,其产生机制较为复杂,炎症刺激可直接损伤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局部组织肿胀对神经末梢产生压迫,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缓激肽等的释放也可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
- 功能障碍:炎症导致的局部组织损伤和结构改变常常会引起相应部位的功能障碍。
2、全身症状:
- 发热:发热是炎症较为常见的全身症状,是机体对致炎因子的全身性防御反应,在炎症过程中病原体及其毒素、炎症介质等可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引起发热,发热程度可因炎症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而异。
- 白细胞增多:在大多数炎症反应中,尤其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机体的骨髓造血功能会增强,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增多,白细胞增多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炎症的适应性反应,通过增加白细胞数量来增强对病原体的吞噬和清除能力。
- 全身不适:炎症时患者常感到全身不适,包括乏力、疲倦、食欲不振、头痛、肌肉酸痛等,这些症状的产生与炎症过程中机体的代谢变化、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以及炎症介质的全身作用有关。
- 其他系统症状:严重的炎症还可能累及其他系统,引发相应的症状,如累及心血管系统时,可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变化等,这是由于炎症介质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和机体为适应炎症反应而进行的代偿性调节。
炎症患者建议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减轻炎症反应。期间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质的瘦肉、鱼类、蛋类,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机体抵抗力。
炎症怎么改善
- 应避免或减少食用加工食品、油炸食品和高糖饮料,加工食品中往往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如人造黄油、部分糕点等,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体内炎症介质的释放。油炸食品在高温烹饪过程中会产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可刺激炎症细胞活化。高糖饮料会引起血糖波动,导致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 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运动过程中身体会分泌抗炎物质,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减轻炎症反应。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将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维持在较低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等与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