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1、消化系统症状:慢性肾衰竭患者早期常出现厌食、腹部不适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舌炎、口有尿臭味和口腔黏膜溃烂等表现。病情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消化道大出血。
2、心血管系统症状: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受累部位,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尿毒症性心肌炎、心包炎、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预示着患者病情已经较为严重。
3、血液系统症状:慢性肾衰竭患者常有贫血、出血倾向和白细胞异常等症状,贫血主要是由于肾组织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所致,而出血倾向则与血小板功能障碍和凝血机制异常有关。
4、皮肤症状:皮肤瘙痒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的钙沉着于皮肤有关,患者还可能出现肤色苍白、萎黄等皮肤表现。
5、神经系统症状:慢性肾衰竭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也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倦怠、乏力、头痛、嗜睡、感觉异常、抽搐、惊厥甚至昏迷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提示患者病情已经进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
对于慢性肾衰竭,早期发现、积极治疗至关重要,延缓病情进展,才能减少这些严重症状的出现。而对于已经进入尾段的患者,需进行综合的医疗干预。
慢性肾衰竭需要如何治疗
- 饮食治疗:遵循低蛋白、低盐、低磷的饮食原则,减轻肾脏负担。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蛋类等,以满足身体基本需求。
- 肾脏替代治疗:当肾功能严重受损时,考虑透析或肾移植治疗。透析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可暂时替代肾脏功能,延长患者生命。肾移植则是恢复患者正常肾功能的根本性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使用利尿剂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减轻水肿症状。控制高血压,使用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以防止肾脏进一步损伤。
- 心理支持:慢性肾衰竭是一种长期性疾病,患者可能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应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活动,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