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在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等,发热情况多样且与感染程度有关,慢性期常见慢性腹泻,肝脾进一步病变,还可能出现脾功能亢进,晚期易因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引发腹水等,影响健康。
1、急性期表现
- 体温升高:是急性期的主要症状,热度高低及热型不一,可为间歇热、弛张热等,体温可高达39℃甚至更高,发热可持续数周,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间与感染程度相关。
- 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淋巴结肿大等。这是因为血吸虫的代谢产物及虫体死亡后的分解产物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过敏反应。
- 肝脾肿大:肝脏因虫卵沉积可出现肿大,伴有压痛,脾脏也可轻度肿大。
- 肠道不适: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粪便可带有黏液、脓血等,主要是由于血吸虫卵沉积在肠道黏膜,引起肠道炎症反应。
2、慢性期表现
- 慢性腹泻:较为常见,大便次数增多,时断时续,可伴有黏液脓血便,但程度较急性期轻。长期腹泻可导致患者消瘦、营养不良等。
- 肝脾肿大:随着病程进展,肝脏持续受到虫卵损害,可进一步肿大变硬,脾脏肿大更为明显,可出现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 腹水:晚期可因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出现腹水,患者腹部膨隆,伴有腹胀、下肢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
血吸虫病患者日常应注重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疫水,防止再次感染,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减少血吸虫滋生。规律作息,适度锻炼以增强体质,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营养食物,如瘦肉、蔬果等,促进身体恢复,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与护理方案。
血吸虫病的治疗
- 药物治疗能有效杀灭血吸虫成虫,通过干扰虫体的代谢过程,致使虫体肌肉麻痹并死亡,减轻机体因血吸虫感染所受的损害。药物的使用剂量与疗程需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精准确定,以确保治疗效果并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
- 在治疗期间,支持治疗不可或缺,对于出现营养不良的患者,需补充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助力身体恢复。若患者有贫血症状,应依据贫血类型进行相应治疗,如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等。
- 对于病情严重且已出现并发症,如肝硬化腹水的患者,除针对血吸虫的治疗,还需对并发症进行处理,如通过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利尿剂等方法来缓解腹水症状,必要时可能还需进行腹腔穿刺放腹水等操作,以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