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一般在3.9-6.1mmol/L,当空腹血糖达到16mmol/L时,已经远超正常水平,这表明身体的糖代谢出现了严重紊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 长期处于如此高的空腹血糖水平,会对血管造成极大损害。高血糖会使血液变得黏稠,增加血液流动的阻力,进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受损后,脂肪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会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液循环,使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例如心脏血管狭窄会引发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疾病;脑部血管病变则会增加脑梗死、脑出血的风险,可导致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甚至昏迷等严重后果。
- 空腹血糖16mmol/L会严重损害肾脏功能。肾脏的微血管在高血糖环境下会发生病变,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逐渐下降。起初可能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最终发展为肾衰竭。一旦进入肾衰竭阶段,患者需要依靠透析或肾移植才能维持生命,这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痛苦,还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 此类情况,对眼睛的危害也不容小觑。高血糖会使眼部的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晶状体混浊,引发白内障。同时,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会引起视网膜缺血、缺氧,出现视网膜病变。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前黑影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 高血糖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周围神经在长期高糖环境下会发生脱髓鞘病变,患者会出现手脚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肢体肌肉萎缩、无力,影响正常的行走和手部精细动作。自主神经也会受到损害,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交替等,还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
- 长期空腹血糖高达16mmol/L还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力,使患者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而且感染后不易控制,容易引发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性疾病,进一步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降糖治疗,同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空腹血糖16mmol/L的处理措施
1、就医治疗:立即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来迅速降低血糖。胰岛素的给药方式包括皮下注射和静脉滴注,具体方式需根据医生建议来确定。
2、控制饮食: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摄入含糖量高、油腻、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如蛋糕、油条、烧烤等。保持饮食规律,不要过度饱食或过度饥饿,晚上睡前避免进食夜宵。
3、适量运动:在血糖得到初步控制后,可以适度进行运动,如散步等。随着血糖逐渐平稳,可以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4、药物干预:在血糖稳定后,可遵医嘱服用降血糖药物,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片等,并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