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引发糖尿病的常见原因,包括年龄因素、妊娠、生活方式等。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发病率升高。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胰岛素分泌能力减弱。同时,身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降低,肌肉等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血糖调节能力变差,因而更易患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
2、妊娠:妊娠期间,胎盘分泌多种激素,如胎盘泌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这些激素会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导致孕妇胰岛素抵抗增加。部分孕妇的胰岛β细胞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克服这种抵抗,从而引发妊娠糖尿病。
3、生活方式:长期高热量饮食,摄入过多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易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肥胖会使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因子失衡,抑制胰岛素的作用,产生胰岛素抵抗。同时,运动量不足使身体代谢减缓,能量消耗减少,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4、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会增加患病风险。1型糖尿病多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相关,这些基因影响免疫系统对胰岛β细胞的识别,易引发自身免疫反应,攻击并破坏胰岛β细胞,使其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2型糖尿病则涉及多个基因的协同作用,如TCF7L2基因,影响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的信号通路,使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5、自身免疫:在1型糖尿病中,自身免疫反应是主要病因。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胰岛β细胞识别为外来物质并发动攻击。免疫细胞浸润胰岛,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等,这些抗体持续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从而引发糖尿病。
此外,一些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由于体内皮质醇分泌过多,皮质醇可促进糖异生、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导致血糖升高。还有肢端肥大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也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糖尿病。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也可能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 患者应学会正确使用血糖仪,定时监测血糖,包括空腹、餐后及睡前血糖。根据血糖波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告知患者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提高其自我管理意识,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协助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比例。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全谷物。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定时定量进餐,防止血糖大幅波动,维持血糖稳定。
- 患者应遵医嘱根据身体状况制定运动方案,鼓励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运动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指导患者运动前做好准备,避免空腹运动,运动中注意安全,预防低血糖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