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血球高即红细胞增多,其类型包括相对性增多、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原发性红细胞增多,原因各不相同。危害包括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风险上升、心脏负担加重、脑部供血不足等。
1、原因:
- 相对性增多: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导致红细胞计数升高。常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情况。这些状况会造成机体失水,血液浓缩,单位体积内红细胞数量相对增多。例如,在严重呕吐或腹泻时,身体丢失大量水分,血液中的水分减少,红细胞所占比例就会相对升高,从而表现为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
-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由某些疾病引起机体缺氧,促使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刺激骨髓造血,使红细胞生成增多。心肺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由于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机体缺氧,身体为了满足对氧的需求,就会增加红细胞生成。另外,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癌等,肿瘤细胞可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样物质,引起红细胞增多。
- 原发性红细胞增多: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等全血细胞增多,其中红细胞增多尤为显著。这种疾病会使骨髓造血功能亢进,源源不断地生成过多红细胞,致使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远超正常范围。
2、危害:
- 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数量增多使得血液中细胞成分增加,血浆相对减少,血液变得浓稠。这就如同在原本清澈流畅的溪流中倒入大量泥沙,水流速度减缓。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影响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性,导致血液循环阻力增大。
- 血栓形成风险上升:血液黏稠、流速缓慢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血小板等凝血物质更容易在血管壁附着、聚集,逐渐形成血栓。血栓一旦形成,可能随着血流移动,堵塞不同部位的血管,引发严重后果。
- 心脏负担加重:心脏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来推动黏稠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这无疑增加了心脏的泵血负担。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心肌会逐渐肥厚,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就像一台长期超负荷运转的机器,心脏的代偿性肥大可能最终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引发心力衰竭等疾病。
- 脑部供血不足: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脑部血管的血液灌注量减少,神经细胞无法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长期脑部供血不足还可能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甚至可能引发认知障碍。
红细胞增多可能带来一系列复杂影响,若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因红细胞增多引发了血管堵塞等并发症。红细胞增多需要引起重视,通过综合治疗和日常管理,降低其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红细胞高的症状
- 红细胞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脑部供血可能受到影响,患者常出现头痛、头晕症状。严重时,可能会有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等表现。这是因为脑部神经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功能受到抑制。
- 血流缓慢使得心脏泵血负担加重,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推动血液流动。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慌、心悸,活动后症状更为明显。长期下去,心脏可能会出现代偿性肥大。而且,由于血液黏稠易形成血栓,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引发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表现为胸部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
- 皮肤和黏膜可能会呈现暗红色,尤其是面部、口唇、手掌等部位较为明显,这是因为血液中红细胞增多,血液颜色加深。患者还可能出现肢端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这是由于四肢末梢血液循环不畅,神经末梢供血不足所致。此外,部分患者可能有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这是因为红细胞增多影响了血液的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