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什么叫麻疹

王香兰皮肤科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三甲全国第97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尤其是儿童,了解麻疹有助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1、病原学特点

  • 麻疹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是单股负链RNA病毒,该病毒只有血清型,这使得疫苗预防相对更具针对性。麻疹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阳光、热、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在阳光照射下或空气流通环境中,病毒的活性会迅速下降。

2、流行病学特征

  • 传染源: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尤其是在出疹前4天至出疹后4天内,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潜伏期末,患者可能已经具有传染性,这增加了早期防控的难度。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麻疹病毒会随着飞沫排出体外,周围易感者吸入这些含有病毒的飞沫后就可能被感染。在人口密集、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如学校、幼儿园等,传播速度会明显加快。
  •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在疫苗广泛使用之前,麻疹发病率很高,常呈周期性流行。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但在6个月至5岁之间,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易感性增加。随着年龄增长,由于多次接触麻疹病毒或接种疫苗,人群的免疫力逐渐增强。

3、临床表现

  • 潜伏期:一般为6-21天,平均约10天。在潜伏期内,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病毒已经在体内开始复制。
  • 前驱期:持续约3-4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结膜充血、畏光、柯氏斑等。柯氏斑是麻疹早期具有特征性的体征,在口腔颊黏膜上,可出现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可逐渐增多融合,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出疹期:发热3-4天后开始出疹,皮疹先从耳后、发际开始,逐渐蔓延至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压之褪色。此期体温可进一步升高,可达40℃左右,全身症状加重。
  • 恢复期:出疹3-5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减轻。皮疹消退后,皮肤会有糠麸样脱屑及色素沉着,色素沉着在1-2周内逐渐消退,但在重症患者中可能持续更久。

4、并发症

  • 麻疹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常见的有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可由麻疹病毒本身引起,也可继发细菌感染。喉炎可导致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窒息。心肌炎可表现为心率加快、心律不齐等,脑炎则可出现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5、诊断

  •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流行病学史包括是否接触过麻疹患者、是否接种过疫苗等。实验室检查可检测血清中的麻疹IgM抗体,在出疹早期即可呈阳性,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此外病毒分离、核酸检测等方法也可用于确诊,但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相对较少,因为操作较为复杂。

6、治疗

  •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麻疹,主要为对症治疗。发热时可给予退热药物,但要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引起瑞氏综合征。咳嗽、咳痰者可给予止咳祛痰药物。对于有并发症的患者,要针对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肺炎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喉炎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减轻喉部水肿等。

对于麻疹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如果合并肺炎等并发症,则应延长至出疹后10天,以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居住环境要保持安静、温暖、通风良好,但要避免直接吹风,防止患者受凉。室内光线宜柔和,避免强光刺激。

麻疹不治疗自己会好吗

  • 麻疹通常有一定的病程,在潜伏期后患者会进入前驱期,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症状,类似上呼吸道感染。之后进入出疹期,皮疹先从耳后、发际开始,逐渐蔓延至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
  • 出疹期体温可升高至40℃左右。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症状逐渐减轻,进入恢复期,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可有糠麸样脱屑及色素沉着。从这个角度看,部分免疫力正常的患者,在经历了完整的病程后,似乎可以不经过治疗而自愈。
  • 但长期不治疗,麻疹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可由麻疹病毒本身引起,也可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咳嗽加剧、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
2024-12-24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