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14.23(弱阳性)mlu/ml

邬喆斌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全国第45

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14.23mlU/mL的原因较多,比如之前感染乙肝、接种疫苗,还可能是实验室误差、乙肝感染状态以及免疫抑制状态等。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治疗。

1、之前感染乙肝:机体在接触HBV后,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呈弱阳性,患者无其他明显症状,属于保护性抗体。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定期监测即可。

2、接种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但可能会出现局部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注射部位在短时间应避免沾水,并且注意加强疫苗接种。

3、实验室误差:可能是实验操作不当或试剂问题,也会出现上述情况,但复查后可能恢复正常。应注意复查抗体水平,必要时更换检测试剂或选择其他检测机构。

4、乙肝感染状态:患者接触乙肝患者后,可能会被传染,检查可以发现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以及抗体阳性的情况,还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不适症状。应进一步检查肝功能、病毒载量,并且配合医生进行抗病毒治疗,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更昔洛韦片、阿昔洛韦颗粒等。

5、免疫抑制状态:也可能是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使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检查HBsAb时也会呈弱阳性,但可能伴随其他免疫指标异常。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调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并且监测免疫功能。

除上述常见因素外,还可能是病毒变异等因素引起,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检查判断,并且在日常做好相应护理措施,帮助缓解不适症状。

2024-06-25 发布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