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蛋白质(+-)是什么意思

王兴智肾内科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全国第78

蛋白质(+-)这一表述在医学检查中通常指的是尿蛋白定性弱阳性,意味着在尿液中检测到了微量的蛋白质,但这一结果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来进行诊断,常见原因为生理性变化、饮食习惯、药物影响、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疾病等,可及时就医咨询医生。

1、生理性变化

如饮水减少导致尿液浓缩,或者身体发热、剧烈运动后,尿蛋白的含量可能会暂时增加,但随着这些因素的消失,尿蛋白也会逐渐恢复正常。此外,寒冷或高温环境、心功能不全以及下腔静脉回流障碍等也可能导致暂时性的尿蛋白增加。这种情况通常无需担心,身体状态恢复后,蛋白质水平也会回归正常;

2、饮食习惯

摄入过多的高蛋白食物,如肉类、鸡蛋等,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导致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出现蛋白质(+-)的现象。此情况需要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多摄入高蛋白食物,有助于降低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

3、药物影响

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这些药物可能会对肾脏造成一定的损害,导致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出现上述表现。因此在服用药物时,应咨询医生并遵循医嘱,避免药物对肾脏造成不良影响;

4、泌尿系统感染

如膀胱炎、尿道炎等,这些感染会导致尿道黏膜受损,使蛋白质进入尿液,进而导致蛋白质(+-)的现象出现。因此保持泌尿系统的清洁和卫生,避免感染的发生,对于预防蛋白质(+-)具有重要意义。若明确诊断为感染,建议及时遵医嘱应用青霉素V钾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治疗;

5、肾脏疾病

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这些疾病会损害肾脏的滤过功能,导致蛋白质从肾脏中漏出进入尿液,出现蛋白质(+-)的情况。如果此情况持续存在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如B超等,以排除肾脏疾病的可能性。

如果尿蛋白持续存在或加重,建议及时就诊,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4-05-21 发布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