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超过6个月,导致肝脏发生慢性炎症性病变的疾病,症状及表现包括全身乏力、肝区疼痛、黄疸、肝脾肿大等。
1、全身乏力:患者常感到疲倦、体力不支,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这是因为乙肝病毒侵袭肝细胞,导致肝脏代谢功能受损,能量供应不足,影响身体正常机能。部分患者日常活动耐力下降,轻微活动就容易感到疲惫,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状态。
2、肝区疼痛:乙肝病毒引发的肝脏炎症会刺激肝脏表面的肝包膜,导致患者出现肝区隐痛、胀痛或钝痛。疼痛位置多在右侧季肋部或右上腹部,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时在劳累、情绪波动后会加重。
3、黄疸:当肝细胞受损严重,影响胆红素代谢,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就会出现黄疸症状。患者表现为皮肤、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样,大便颜色变浅。黄疸程度与肝脏损伤程度相关,是慢性乙肝病情进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4、肝脾肿大:在慢性乙肝发展过程中,长期的炎症刺激可使肝脏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脏肿大。肝脏病变影响门静脉血流,可引起脾脏淤血肿大。通过医学检查可发现肝脏质地变硬,部分患者伴有触痛,脾脏也可能出现增大情况。
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受损,会影响体内激素代谢。男性可能出现乳房发育、睾丸萎缩、性功能减退;女性可能出现月经不调、闭经等症状。患者还可能因黑色素代谢异常,导致面部、颈部等部位出现色素沉着,表现为面色晦暗、皮肤黝黑。
慢性乙肝患者的注意事项
- 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停药、换药或增减药量。随意停药可能导致病毒反弹,加重病情。治疗过程中若出现不适或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
- 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肝细胞修复。戒烟限酒,酒精会直接损害肝细胞,加重肝脏负担;吸烟也会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 慢性乙肝具有传染性,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毛巾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性生活中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将病毒传染给伴侣。女性患者在怀孕、分娩时,要采取母婴阻断措施,防止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