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出血可由多种因素引发,例如高度近视致视网膜薄脆易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遗传性视网膜病变使血管异常,会破坏血管致眼底出血,还应及时查明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1、高度近视:过度拉长的眼轴使视网膜持续受压变薄,血管变细且弹性降低,轻微外力或自身血管病变都可能引发破裂出血,甚至导致视网膜脱离。
2、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随年龄增长,黄斑区组织老化、代谢异常,新生血管无序生长且脆弱易破,一旦破裂,眼底出血发生,中心视力急剧下降。
3、药物副作用:长期服用抗凝药等特定药物,会干扰人体正常的凝血过程,使血液不易凝固,眼底血管在轻微刺激或正常血流冲击下,就可能出现出血现象。
4、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因遗传因素导致视网膜血管先天性发育缺陷,结构与功能异常,在成长过程中,易因各种内外因素刺激而出现眼底出血,且可能反复发生。
5、眼外伤:无论是钝挫伤还是锐器伤,眼部遭受外力作用时,视网膜血管首当其冲,破裂出血,损伤程度越重,出血量越大,视力损害越明显。
6、视网膜静脉阻塞:血液黏稠度上升、血管粥样硬化等,均可阻碍视网膜静脉血液回流,形成阻塞,压力升高使血管破裂出血,严重影响视力。
7、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期血压异常升高,视网膜血管受到不良影响,血管痉挛、通透性改变,眼底出血随之而来,不仅危害孕妇视力,也给胎儿健康带来威胁。
8、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力升高后,会通过神经血管传导机制影响眼部,视网膜静脉回流阻力增大,血液淤积,血管不堪重负破裂出血,影响视觉功能。
9、视网膜血管炎:炎症因子侵袭视网膜血管,管壁结构被破坏,血管的正常功能丧失,渗漏与出血频发,伴有眼痛、对光敏感等不适症状。
10、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糖长期作用下,视网膜血管的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壁的完整性被破坏,血液渗出,眼底出血伴随而来,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等也相继出现。
11、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致使视网膜小动脉承受过高压力,发生痉挛与硬化,血管壁的屏障功能削弱,通透性增大,眼底出血由此引发,若不控制,失明风险大增。
1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类疾病,体内血小板数量不足或功能异常,凝血机制失衡,眼底血管失去有效保护,极易发生自发性出血。
眼底出血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感染,用眼适度,勿长时间用眼或在强光下用眼,饮食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与抗氧化物质食物。注意头部姿势,避免突然低头或仰头,减少对眼部血管压力, 定期眼部检查,监测眼底状况。
眼底出血的治疗
- 要针对病因进行处理,若由高血压或糖尿病引起,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水平,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及运动锻炼等综合手段,减少血管进一步损伤,缓解眼底出血状况。
- 在出血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及头部晃动,防止出血加重,可采用药物促进血液吸收,如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制剂等,改善眼部微循环,加速出血的吸收进程。
- 对于因视网膜血管病变导致的严重出血,可能需要激光光凝治疗,封闭出血点及病变血管,防止再次出血并减少并发症。在必要时,还可考虑手术治疗,如玻璃体切割术,清除玻璃体内积血,恢复视网膜正常位置与功能,提高视力恢复的可能性,但手术风险与预后需综合评估,术后也需密切随访观察眼部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