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是否为过敏性紫癜,有多种方法,较为常用的为症状观察,并且配合采取相应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等,此时一般可以准确判断病情。
1、症状观察
- 皮肤紫癜:紫癜通常出现在四肢远端、臀部及下腹部,呈对称性分布,皮疹为紫红色,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初期为高出皮肤的荨麻疹样皮疹或粉红色斑丘疹,压之不褪色,数小时内变为紫色,继之转为棕褐色而消退。
- 关节症状:关节表现为肿痛、活动受限,呈游走性、反复性发作,一般在数日内可自行缓解,不遗留关节畸形,关节症状的出现是因为过敏性紫癜导致关节周围的血管炎症,引起关节腔积液和滑膜炎症。
- 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会有胃肠道受累的表现,常见为腹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或全腹,呈阵发性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严重者可因肠道黏膜下出血、水肿导致肠梗阻或肠套叠等急腹症,胃肠道症状的发生是由于胃肠道黏膜的血管也受到变态反应的影响,出现渗出、出血和炎症反应。
- 肾脏症状:过敏性紫癜可累及肾脏,一般在紫癜出现后1-8周内发生,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严重者可出现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肾脏病变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引起肾小球的炎症和损伤。
2、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一般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可稍增高,血小板计数正常,这是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区别的重要依据,因为过敏性紫癜主要是血管壁的问题导致出血,而非血小板数量减少。
-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相关指标通常正常,表明患者的凝血系统本身没有缺陷,进一步支持过敏性紫癜是血管通透性异常导致的出血。
- 尿常规:对于判断是否有肾脏受累非常关键,如果发现有血尿、蛋白尿等异常,提示可能存在紫癜性肾炎,需要进一步评估肾脏功能并密切监测。
- 免疫学检查:部分患者血清IgA可升高,IgG、IgM正常或轻度升高;补体C3、C4一般正常或升高,这些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辅助诊断过敏性紫癜。
如果确定为过敏性紫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维持血管壁的正常功能。
过敏性紫癜怎么治疗
- 患者在发病期间应充分休息,减少活动量,尤其是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行走,休息有助于减轻身体负担,降低血管压力,减少紫癜的新发和加重。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监督其减少玩耍、奔跑等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以利于身体恢复。
- 避免食用已知的过敏食物,如海鲜、牛奶、鸡蛋、芒果等,这些食物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过敏反应,导致紫癜反复,同时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油腻食物的摄入,如辣椒、花椒、油炸食品等,此类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道,加重胃肠道症状,宜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和蛋白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