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心急是咋回事

赵晓建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三甲全国第25

心急即心情急躁、缺乏耐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可能源于生活节奏紊乱等多种因素。心急不仅影响个人的情绪稳定,还可能对工作和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1、生活节奏紊乱:

现代快节奏生活常致生活节奏紊乱,如频繁加班、熬夜,打乱生物钟,使身体与心理处于疲惫应激状态,易引发心急。长期睡眠不足,大脑神经功能失调,情绪调节失衡,面对日常事务时缺乏耐心,急于完成以获取休息时间,从而产生心急之感,且这种状态若持续,会进一步影响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

2、压力与任务堆积:

面临临近的项目截止日期、考试复习任务繁重等,会感觉时间紧迫、精力有限。过多的任务超出心理预期与承受能力,担心无法完成而产生焦虑急躁情绪,急于在短时间内处理完所有事情,导致心急情绪不断加剧,甚至可能引发心理崩溃。

3、目标设定过高:

不切实际的目标设定是心急的重要诱因,过度追求完美或受外界因素影响,制定远超自身能力的目标,如短期内期望事业取得巨大成功、减肥过度追求快速效果等。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因难以达成而不断受挫,内心产生急切与焦虑,急于看到成果以证明自己,这种心急情绪会阻碍目标实现,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心理负担。

4、胸壁疾病:

如肋骨骨折、胸壁软组织损伤等,会引起胸部疼痛,尤其是在咳嗽、深呼吸或体位变动时疼痛加剧。疼痛会使患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长期的疼痛刺激会导致患者情绪烦躁,心急难耐。而且胸壁疾病如果愈合不良,可能会影响胸廓的稳定性和呼吸运动,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不适和情绪问题,还可能并发肺部感染等情况,使病情更加复杂,对患者情绪的影响也更为严重。

5、心理疾病:

部分心理疾病与心急密切相关,如焦虑症、强迫症等,焦虑症患者常伴有广泛性的焦虑与心急,对未来充满担忧,莫名地心急烦躁,无法平静。强迫症患者因内心的强迫思维与行为模式,急于完成特定动作或达到某种心理上的完美,一旦被打断或无法实现,就会心急。

若心急情绪严重影响生活且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帮助,进行心理评估与治疗,避免因长期心急引发更严重的心理或生理问题。

心急怎么办

  • 深呼吸练习:当心急情绪涌起时,进行缓慢而深沉的呼吸。通过鼻腔吸气,使腹部隆起,再经口腔缓缓呼气,重复5-10次。深呼吸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缓心率与呼吸频率,让身体从应激状态恢复平静,从而缓解心急带来的紧张感。
  • 时间管理优化:制定详细且合理的日程安排,将任务分解为小步骤,按重要性与紧急程度排序,避免任务过度堆积或时间安排过紧。预留弹性时间应对突发情况,这样能减少因时间压力产生的心急。
  • 运动锻炼:定期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或游泳等。运动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状态,增强心理韧性。
2025-01-06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