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慢性肾衰竭是怎么引起的

於文丽肾病内科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三甲全国第55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发生原因多种多样,涉及遗传因素、原发性肾脏疾病、继发性肾脏疾病等多个方面,具体建议就医进行相应诊断。

1、遗传因素:

  • 遗传因素在慢性肾衰竭的发病中占据一定地位,例如多囊肾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疾病,患者肾脏内会形成多个囊肿,这些囊肿逐渐增大并压迫肾脏组织,导致肾脏功能受损,进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2、原发性肾脏疾病:

  •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当肾小球发生炎症并逐渐硬化时,其滤过功能将受损,导致体内废物和毒素无法有效排出,进而损害肾脏功能,长期发展可能引发慢性肾衰竭。
  • 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肾炎主要累及肾间质和肾小管,其病因复杂,包括感染、免疫损害、毒性物质损害、肾脏血供障碍、代谢异常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肾间质和肾小管的损伤,进而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长期发展可能演变为慢性肾衰竭。

3、继发性肾脏疾病:

  • 糖尿病肾病:长期患有糖尿病会导致肾脏血管受损,进而引发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加。
  • 高血压肾损害:高血压会导致肾脏血管长期受到压力,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进而引发慢性肾衰竭。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高血压肾损害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慢性肾衰竭,如肾血管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肾脏时,也会对肾脏造成持续性的损害,增加慢性肾衰竭的发生风险。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慢性肾衰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肾衰竭需要如何改善

  • 饮食调理: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蛋白、低磷的饮食原则,限制蛋白质摄入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同时保证摄入优质低蛋白,如鱼、瘦肉、蛋类等。控制盐分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水肿。此外,还需避免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等,并控制水分摄入。
  •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利尿剂、降压药、纠正贫血的药物等。利尿剂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减轻水肿;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有助于控制血压,防止肾脏进一步损伤;同时,还需使用铁剂、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等药物纠正贫血。
  • 透析治疗:当慢性肾衰竭进展到尿毒症阶段,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时,需进行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以代替肾脏排泄功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
2025-03-24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