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
儿科
切换
科室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儿科创建于2006年,是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实力雄厚,在院领导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支持下迅速发展,现已成为集科研、教学、医疗为一体的重点特色科室,是福州市新生儿重点专科、国家住院医师儿科规范化培训基地、福州市新生儿质量控制中心主委挂靠单位、福州市新生儿危重症转诊机构。依托福州市第一医院医联体,将医疗服务覆盖全市五区八县等基层医疗单位。设置有4个亚专科,分别为:神经专业、早产儿专业、感染循环专业、呼吸专业,每个专科设1名组长,由中青年临床骨干领衔,负责该领域具体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争取在3-5年内将儿科打造为福州市内一流,福建省先进的新生儿学科。学术研究及科研基础较好。建科以来科室省市立项课题共13项。尤其在新生儿、儿科急救等临床研究方面始终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在省内享有一定学术声望。儿科长期以来作为福州市第一医院的重点学科,尤其注重临床医师临床技能、科研创新、带教能力的培养,高年资医师向具备专业特长的复合型人才方面发展,目前已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新生儿专科医师23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住院医师15名。硕士研究生3名。专科护士54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均为本科及大专学历。儿科配置了先进的抢救设备:高频和常频呼吸机9台、无创呼吸机3台、脑功能监护仪2台、床旁血气分析仪、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氧浓度监测仪、床旁X光机、床旁超声和心电图仪、微电脑输液泵及注射泵、微量血糖仪、经皮黄疸测试仪等,为提高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NICU及早产儿病区设有视屏探视系统等。儿科近几年发展迅速,服务特色:本专科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及重症监护:如新生儿复苏、窒息后综合症(如胎粪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早产儿系统管理等。开展的技术有新生儿呼吸机临床应用,包括持续呼气末正压通气、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常频和高频呼吸机辅助通气;新生儿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拟开展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等项目。已开展技术的特色优势如下:1、超/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综合管理;2、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综合救治:针对病因及病情选择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常频/高频机械通气,气胸患儿给予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3、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产儿脑病、颅内出血、胆红素脑病、颅内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脑炎等出院后在儿科高危儿随访门诊随访;4、新生儿代谢与营养的临床处理: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患儿给予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相结合的综合营养支持策略,达到过渡阶段维持营养和代谢平衡、稳定生长阶段达到宫内的生长速度和矿物质增加的阶段性营养目标。儿科开展住院期间接收母乳,提高了住院患儿母乳喂养率,减少感染性疾病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5、产儿科良好协作为新生儿疾病早诊早治提供可能:新生儿科医生参与高危孕妇术前/分娩前讨论,制定新生儿救治方案,新生儿科医生进入产房、手术室和产科病房,承担新生儿出生时复苏、抢救,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连年下降;承担正常新生儿体检和咨询并在第一时间发现病情,使患儿得到及时救治,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6、重视新生儿生理、心理健康发展和脑潜力开发,开展了新生儿早期干预、新生儿抚触、听力筛查、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价(NBNA)。对早产儿和高危儿实施个别化发育支持护理和评价(NIDCP),如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训练,通过正常摆位、校正异常姿势和头型,限制光线、噪音、集中护理操作等;7、高危儿随访门诊:对儿科出院的高危儿,尤其极早早产儿和患神经系统疾病儿出院时建立个人随访档案,设专家门诊进行系统随访,包括体格,神经系统发育,视觉、听觉发育,营养状况等检查、评估和指导。学术研究及科研基础较好。建科以来科室省市立项课题共13项。发表论文50余篇,从2004年起我们多项科研获奖:2010年获市科技三等奖,2012年获获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银奖,《CD64和血清因子对新生儿早期感染的研究》2019年获省劳模创新成果奖。还有多篇论文获省市优秀论文奖。在新生儿急救等临床研究方面始终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在省内享有一定学术声望。科室目前学科建设、临床诊治、科研能力、对周边与基层的辐射能力均居市内领先地位。
详情
科室疾病
本院未找到可服务医生,推荐非本院医生
甘浩庆
副主任医师针灸科
鼓楼固生堂综合门诊部
¥50
去挂号
擅长:疼痛、腰腿痛、软组织损伤、风湿性心肌炎、骨质疏松、复发性风湿病、骨关节炎、急性风湿热、骨质增生、风湿热、骨折、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小儿骨折
纪文龙
副主任医师儿科
福州台江医院
免费
去咨询
擅长:语言发育迟缓、矮小症、自闭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性早熟、小儿遗尿、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遗尿、儿童遗尿症
贺天友
副主任医师儿科
福州和暖妇产医院
¥12
去挂号
擅长:智能障碍、学习障碍、儿童抽动障碍、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孔春妍
主任医师小儿科
三甲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50起
去咨询
副教授
研究生导师
擅长:性早熟、小儿遗尿、孤独症、抽动症、厌学、语言发育迟缓、小儿多动症、高热惊厥、儿童性早熟、儿童遗尿症、多动症、智力障碍、儿童抽动障碍、儿童孤独症
任玉梅
副主任医师儿科
三甲
河南省中医院
¥20起
去咨询
副教授
擅长:鼻炎、腹痛、反复呼吸道感染、多汗症、腺样体肥大、小儿遗尿、慢性咳嗽、便秘、小儿呼吸道感染、发烧、支气管哮喘、小儿鼻炎、小儿咳嗽、矮小症、小儿发热
甘浩庆
副主任医师针灸科
鼓楼固生堂综合门诊部
¥50
去挂号
擅长:疼痛、腰腿痛、软组织损伤、风湿性心肌炎、骨质疏松、复发性风湿病、骨关节炎、急性风湿热、骨质增生、风湿热、骨折、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小儿骨折
纪文龙
副主任医师儿科
福州台江医院
免费
去咨询
擅长:语言发育迟缓、矮小症、自闭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性早熟、小儿遗尿、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遗尿、儿童遗尿症
贺天友
副主任医师儿科
福州和暖妇产医院
¥12
去挂号
擅长:智能障碍、学习障碍、儿童抽动障碍、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孔春妍
主任医师小儿科
三甲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50起
去咨询
副教授
研究生导师
擅长:性早熟、小儿遗尿、孤独症、抽动症、厌学、语言发育迟缓、小儿多动症、高热惊厥、儿童性早熟、儿童遗尿症、多动症、智力障碍、儿童抽动障碍、儿童孤独症
任玉梅
副主任医师儿科
三甲
河南省中医院
¥20起
去咨询
副教授
擅长:鼻炎、腹痛、反复 呼吸道感染、多汗症、腺样体肥大、小儿遗尿、慢性咳嗽、便秘、小儿呼吸道感染、发烧、支气管哮喘、小儿鼻炎、小儿咳嗽、矮小症、小儿发热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小羚羊退热贴婴儿可以用吗
2024.12.06
小羚羊退热贴全名是小羚羊医用退热贴,婴儿是可以用的。
小羚羊医用退热贴是一种常用的物理退热产品,主要是通过凝胶内水分的汽化带走人体局部热量,实现降温退热的效果。并且该退热贴不含发挥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作用的成分,因此婴 儿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另外,小羚羊医用退热贴的尺寸较大,若贴在婴儿额头,能大面积覆盖额头区域;而且其粘性较强,婴儿好动也不易脱落,不影响其正常活动;降温时间也较为持久,一贴通常可使用一整晚,这样夜里发烧不用频繁更换退热贴,也不至于耽误患儿休息。在用之前可以把退热贴放在冰箱里冷藏一下,降温效果会更好。
使用时家长可以将小羚羊退热贴贴在婴儿额头、太阳穴、左右颈总动脉、左右腋下动脉、左右股动脉等血管丰富的部位。需要注意的是,在贴之前,要先清洁皮肤,避免污垢和灰尘影响其贴敷效果,同时要避开皮肤破损处。
2.10万
306
肚子疼恶心想吐是什么原因
2024.12.06
肚子疼恶心想吐多与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急性胃肠炎等有关。
1、消化不良:患者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出现障碍,可能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2、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与精神紧张、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有关,肠道对刺激更为敏感,容易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3、急性胃肠炎:是由感染或饮食不当等造成的胃肠黏膜炎症性损伤,表现为剧烈腹痛、频繁腹泻、恶心、呕吐等。
出现肚子疼恶心想吐症状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并遵医嘱通过药物治疗,如使用小羚羊舒腹贴膏,它是中药配方,可以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胃脘痛、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肠鸣腹泻、小儿泄泻等不适症状,并且按穴位贴敷效果较好。另外,也可选择全鸡小儿暖脐膏、消食贴(惠)治疗。而且这些外用药,减少了口服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成人儿童都可使用。
1.59万
366
小孩食欲不振没胃口可以吃复方赖氨酸颗粒吗
2024.12.02
复方赖氨酸颗粒用于防治,小儿赖氨酸缺乏引起的食欲缺乏,营养不良等症。小孩食欲不振没胃口,如果是赖氨酸缺乏引起的,可以遵医嘱使用复方赖氨酸颗粒,如果是精神压力大等引起的,则需要通过心理疏导帮助改善。复方赖氨酸颗粒是复方制剂,其中赖氨酸为人体必需氨基酸,能调节胃肠道功能,增加食欲,促进生长发育,修复受损神经组织;维生素B1和B6,参与体内辅酶的形成,促进体内新陈代谢;葡萄糖酸钙则对人体骨骼的形成、骨组织的重建、肌肉收缩、神经传递、凝血机制,以及维持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具有重要作用。而小孩食欲不振没胃口的原因很多,包括但不限于食物偏好、饮食习惯、心理压力、疾病状态或营养元素的缺乏等。如果食欲不振确实源于赖氨酸,或其他相关营养素的不足,复方赖氨酸颗粒能发挥积极作用。如果是其他原因,需要咨询医生,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比如通过心理疏导,多与小孩沟通交流,缓解精神压力,从而帮助小孩改善食欲不振的现象。
1057
34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