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科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消化内镜科
切换
科室简介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科是重点学科,技术实力雄厚,设有胃肠镜诊疗室,ERCP诊疗室、超声内镜室、麻醉苏醒室、内镜清洗消毒室和多功能会议室等,配备有高端的电子胃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大型C臂、超声内镜等国际一流的消化内镜诊疗设备。目前开展的诊疗项目有:常规胃肠镜检查、无痛胃肠镜检查、胶囊内镜检查、消化道超声内镜检查及细针穿刺活检术及引流术、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治疗、经口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术、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注射治疗和套扎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组织胶注射治疗、良恶性贲门,食管狭窄及肠道狭窄的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胆管结石的内镜下取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内镜下引流、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消化道早癌及间质瘤ESD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等。消化内镜科对急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异物、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急症开通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365天的全天侯急诊服务。科室目前拥有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医师4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4人,护理师4人、洗消工5人、清洁工2人。部分诊疗项目及新技术介绍(1)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什么是ESD?人体胃壁由内到外分粘膜层、粘膜下层、固有肌层和浆膜层,粘膜下层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所以恶性肿瘤一旦生长到粘膜下层,发生转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粘膜下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疏松,ESD通过胃镜在粘膜下层注入液体、突出病变,再以电刀电切、剥离病变,消化道结构类似,因而ESD可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治疗;ESD最大的优点是微创,相较开腹手术及腔镜手术,病人痛苦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见,主要是出血和穿孔,绝大部分并发症都能通过内镜下处理解决,极少数需外科手术干预;ESD目前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早期癌、粘膜下肿瘤、巨大平坦息肉等的治疗,该技术的出现,大大拓展了消化内镜的诊疗范围,使得部分以往需要开腹、开胸才能完成的手术,现在通过胃肠镜就能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虽然ESD拥有众多优点,但它对内镜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国内能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还很少,我科室率先在省内开展了该技术,目前已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在开展手术的数量、质量、难度等方面居于省内同行前列。(2)经口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累及食管平滑肌和下食管括约肌(LES)的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食物反流及进食后呕吐,长期发作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极度消瘦,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以往该病的治疗主要通过外科手术切断食管下端肌束,降低LES的压力来改善症状,但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或者行内镜下气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虽然创伤小,但长期疗效不理想,复发率较高。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POEM逐渐成为了主流的治疗方法;POEM是通过在距离胃食管连接部以上约8~10cm通过粘膜下剥离,建立粘膜下隧道至胃食管连接部以下约3cm,暴露食管环形肌层,然后以电刀切断胃食管连接部以上5-8cm、以下3cm的食管贲门环形括约肌,达到缓解贲门失迟缓的目的,切断环形肌层以后,退出内镜,以金属夹封闭隧道口。该手术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小、术后恢复快,近期及远期疗效均较好。(3)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EUS-FNA):超声内镜是在消化内镜前端内置一个超声探头,从而可以探查消化道以外脏器的病变。细针穿刺则是在超声内镜的引导下,将细针(直径1mm左右)通过内镜的活检孔道穿入病变获取病变组织从而进行诊断。随着该项技术的推广与发展,细针穿刺不但用于肿瘤原发灶的病理诊断,而且可用于诊断肿瘤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者腹腔、腹膜后、纵隔等其它部位的转移。由于EUS-FNA拥有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小、副作用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用于肿瘤的术前诊断、肿瘤可切除性评估、化疗方案制定前评估及肿瘤复发确定等多个领域。目前EUS-FNA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左半肝、胆系(胆囊和胆管)、胰腺、左侧肾上腺、膀胱、前列腺等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胃癌、食管癌和直肠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纵隔、腹腔及腹膜后肿块性质的判定等。(4)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ERCP):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照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通过ERCP,医生不用开腹,通过内镜下操作,就能完成取胆结石、放置支架、疏通胆道等复杂手术,由于ERCP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部分消化系统疾病传统外科手术。(5)胶囊内镜:胶囊内镜系统由胶囊内镜、图像记录仪、影像工作站三部分组成,检查时,患者只需吞入一粒胶囊(大小约28mm×11mm,内含摄像机、影像传感器、精密电池),胶囊在胃肠道内移动时会记录影像并上传至体外的记录仪中,影像收集完后再由医生回放并作出诊断;胶囊内镜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提供了传统内镜无法到达的小肠部分的检查,临床上常用于小肠出血原因的鉴别诊断,另外对长期不明原因的腹泻、腹痛、缺铁性贫血及怀疑小肠肿瘤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6)双气囊小肠镜:小肠是人体中最长的消化管道,成人的小肠总长度可达5~7米,它位于消化道的中段,距离口腔和肛门都很远,且在腹部迂曲游离,大大增加了内镜检查的难度;过去小肠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全消化道钡餐、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等,这些检查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不能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双气囊小肠镜的出现极大提高了小肠疾病的诊治水平,一般情况下可完成全小肠的检查;双气囊小肠镜不仅检查范围广,对整个小肠进行直视检查,而且还具有普通电子内镜的共同优点:图像清晰,操作可控制,能在内镜下取活检,明确病变性质,并进行治疗等。
详情
科室疾病
阮海兰
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三甲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擅长: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消化性溃疡、肿瘤、消化道出血、重度脂肪肝、轻度脂肪肝、脂肪肝、上消化道出血、中度脂肪肝、胃出血、胃溃疡
刘勋臣
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三甲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教授
擅长:急性胆囊炎、应激性胃溃疡、先天性肠狭窄、十二指肠胃反流、功能性胃肠病、十二指肠息肉、胃炎、原发性肝癌、乙肝、急性胃炎、乙状结肠癌、急性胰腺炎、胃肠炎
谢会忠
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三甲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教授
博导
擅长:溃疡性结肠炎、胃炎、反流、食管溃疡、肝硬化、结肠肿瘤、急性胰腺炎、反流性食管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消化性溃疡、食管癌、上消化道出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胃炎
翁敬飚
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三甲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擅长: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病、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功能性胃肠病、胆管结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韦玲
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三甲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擅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恶性肿瘤、腹水、肝硬化、功能性便秘、胰腺炎、急性胃炎、功能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功能性胃肠病
推荐非本院医生
黄晓曦
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三甲
海口市人民医院
¥30
去咨询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