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六医院肿瘤内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六医院
共收录5位医生
腺癌是指身体哪个部位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腺癌是指源于腺体组织的恶性肿瘤, 可发生在肺、乳腺、胃、结直肠、胰腺等多个部位 ,建议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肺 肺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可发生在肺叶的支气管、细支气管及肺泡等部位,更常见于肺的周边区域(外周型肺癌),另外也有部分发生在靠近肺门的中央区域。 早期肺腺癌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刺激性干咳、咯血或痰中带血、隐痛或钝痛等症状。若肿瘤阻塞支气管,还会引起呼吸困难、气短等。当肿瘤转移到胸膜、骨骼等部位时,会引起胸腔积液、骨痛等症状。 乳腺 乳腺腺癌,即乳腺癌,主要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少部分来自乳腺小叶,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可见于男性,但比例较低。它主要发生在位于胸前壁两侧的乳腺组织中,大小和形状因女性个体发育差异而异。 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是乳房出现无痛性、质地较硬、边缘不规则且活动度差的肿块。部分患者还可能有乳头溢液,液体性质多样。随着病情发展,乳房皮肤可能出现橘皮样改变或乳头凹陷,若肿瘤侵犯胸壁肌肉或神经,还会引起乳房疼痛。 胃 胃腺癌是胃癌的主要类型,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胃腺癌在胃的各个部位都可能发生,其中胃窦部(幽门附近)最为常见。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与胃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早期可能仅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消化不良、上腹部隐痛、食欲减退等。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加剧,疼痛性质多样,如胀痛、刺痛或钝痛;体重减轻;恶心、呕吐,尤其是幽门部肿瘤导致胃出口梗阻时,呕吐更为明显;黑便或呕血,这是因为肿瘤侵犯胃黏膜血管,导致出血。 结直肠 胃腺癌是胃癌的主要类型,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尤以胃窦部最为常见,其发病与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早期症状可能仅为消化不良、上腹部隐痛及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但随着肿瘤的生长,症状会逐渐加重,包括上腹部疼痛性质多样(如胀痛、刺痛或钝痛)、体重减轻、恶心呕吐以及黑便或呕血。 胰腺 胰腺腺癌,即胰腺癌,主要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其中大部分是导管腺癌,胰头癌最为常见。由于胰腺位置隐蔽,早期胰腺癌难以察觉,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至中晚期。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上腹部不适、隐痛,但随着病情恶化,会出现黄疸、腹痛加剧并放射至腰背部、消瘦乏力以及消化不良、脂肪泻等症状 此外,腺癌还可能发生在前列腺、胆囊等部位,对于这些部位的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通过影像学、病理学等多种检查手段,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469
2025.02.19
结肠癌最怕转移到哪里
邓立力
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结肠癌最怕转移到的部位主要包括肝脏、肺部、脑部和骨骼 ,这些部位的转移不仅意味着疾病已进入晚期阶段,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症状和并发症,对于结肠癌患者而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肝脏 结肠癌转移到肝脏的几率较高约有一半的患者会发生术前或术后的肝脏转移,肝区隐痛、肝功能损害、黄疸、腹水等。若转移灶较多或较大,还可能出现转氨酶增高、胆红素增高、食欲下降、血小板下降等表现。 肺部 结肠癌转移到肺部后可出现咳嗽、咳痰、胸痛、胸闷、气促等症状,若肿瘤压迫主支气管或肺血管,还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和咯血。肺部转移同样属于结肠癌的晚期表现,治疗难度较大。但通过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可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 脑部 结肠癌转移到脑部后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若肿瘤压迫视神经或听神经,还可能引起视力下降和听力障碍。脑部转移是结肠癌的严重并发症,治疗难度较大。通过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可减轻症状但预后较差。 骨骼 结肠癌转移到骨骼后可出现腰痛、腿痛等骨痛症状,甚至引起骨折,骨骼转移同样属于结肠癌的晚期表现,治疗难度较大。但通过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01
2025.02.19
神经母细胞瘤是什么样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嵴细胞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时期。 通常呈不规则形,无包膜,边界模糊,大小差异较大。可能会引发全身症状、局部压迫症状等 。 神经母细胞瘤外观 1、形态特征: 神经母细胞瘤的形态通常不规则,没有明显的包膜包裹,边界往往不够清晰。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现小而圆的形态,胞质较少,细胞核相对较大,染色质深染且分布不均匀,具有高度的异型性。这些细胞常常密集排列成巢状或片状结构,其间可见少量的纤维血管间质分隔。 2、大小差异: 肿瘤大小差异较大,早期肿瘤可能体积较小,仅在影像学检查或因其他原因偶然发现。随着病情进展,肿瘤可迅速增大,有些巨大的肿瘤直径可达数十厘米,占据腹腔或胸腔的较大空间,对周围组织产生严重的压迫和推移作用,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患儿有发热、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表现,发热由肿瘤组织致热物质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与肿瘤耗能及营养吸收有关,食欲不振会致抵抗力下降影响预后。 2、局部压迫症状: 因肿瘤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颈部压迫可致头面部血液回流及神经问题,胸部压迫引发呼吸道、吞咽困难等症状,腹部压迫导致消化、泌尿系统相关症状。
700
2025.02.18
贲门癌一般转移到哪里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贲门癌是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恶性肿瘤,其 转移途径主要有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转移途径决定了癌细胞可能扩散至的部位,如贲门旁淋巴结、胃小弯侧淋巴结、肝脏等 ,对疾病的进展和预后有着关键影响。 淋巴转移 1、贲门旁淋巴结: 贲门周边存在密集的淋巴网络,癌细胞可由此侵入局部淋巴结并逐渐扩散,贲门旁淋巴结是癌细胞首先累及的部位,因其距离肿瘤最近,癌细胞容易突破淋巴管进入其中。 2、胃小弯侧淋巴结: 收集贲门及胃体小弯侧的淋巴液,一旦被癌细胞占领,可成为癌细胞向更远处淋巴组织扩散的部位。 血行转移 1、肝脏: 是贲门癌血行转移的首要靶器官,由于贲门静脉血主要经门静脉回流至肝脏,癌细胞可借此途径进入肝脏实质并定植生长,肝脏内部复杂的血管结构和适宜的微环境有利于癌细胞增殖,肝转移患者常出现肝区疼痛、黄疸、腹水等症状,严重影响肝脏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 2、肺部: 是易发生血行转移的部位,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系统后,在肺部形成转移病灶。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转移灶增多增大,可出现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这不仅损害肺功能,还可能引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病情。 3、骨骼: 如脊柱、肋骨、骨盆等部位也可能出现血行转移,转移至骨骼的癌细胞破坏骨质结构,患者起初表现为局部疼痛且进行性加重,后期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严重后果,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甚至瘫痪。
660
2025.02.14
神经纤维瘤长什么样
邓立力
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神经纤维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鞘的良性肿瘤,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它 表现为皮肤上的小肿瘤或斑点,质地柔软,颜色可能是咖啡色、褐色或淡紫色,表面常有隆起 ,如果引起身体不适或美观问题,可能需要手术切除,但手术存在损伤神经的风险。 形状 神经纤维瘤的形态多样,结节状神经纤维瘤如同独立小结节,大小不一,边界清晰,触感明显。 丛状神经纤维瘤则如同藤蔓般错综复杂,多个瘤体相互连接,边界模糊,形状不规则。 弥漫性生长的神经纤维瘤则广泛分布于某一区域,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肿胀,边界难以界定,对周围组织影响显著。 大小 神经纤维瘤的大小变化极大,小的如同针尖般细微,需借助专业检查设备如超声、MRI等发现。大的神经纤维瘤直径可达数厘米甚至十几厘米,尤其是丛状或弥漫性生长的瘤体。 可能占据较大体表面积,或对深层组织、器官产生压迫,引发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质地 神经纤维瘤质地通常有一定韧性,触感不像脂肪瘤般柔软,也不像骨肿瘤那般坚硬,更似摸到一块稍硬、有弹性的橡皮。 不同类型、生长阶段的神经纤维瘤质地存在差异,如小结节状神经纤维瘤可能更硬,随瘤体增大、内部成分变化,质地可能变软,但总体上保持一定韧性。 颜色 神经纤维瘤在体表的颜色与周围正常组织相近,多为正常肤色或略显苍白,难以通过颜色判断其存在。 但当瘤体表面皮肤受摩擦、压迫等刺激,或瘤体内部发生出血、炎症等变化时,皮肤颜色可能变红、变紫,变得更容易被发现。
900
2025.02.14
食管癌最常见于食管的哪一段
曾乌查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食管癌 最常见于食管的胸段食管,其次是腹段食管、颈段食管,分别占所有食管癌的40%-50%、30%、10%-15% ,可能是由于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导致。 胸段食管 胸段食管是食管癌发生率最高的部位,约占所有食管癌的40%-50%。这一区域的食管内有多个狭窄区和转折点,使得食物和化学物质在此处滞留时间较长,增加了致癌物质的接触机会。 胸段食管鳞癌的发生率较高,这与该区域的鳞状上皮细胞密切相关。鳞癌在胸段食管的黏膜层中较为常见,且易于向深层浸润。 腹段食管 腹段食管也是食管癌的常见发病部位,约占所有食管癌的30%左右。这一区域的食管与胃相连,是食物进入胃部的最后通道。 腹段食管的腺癌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胃酸反流、Barrett食管等因素有关。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细胞被柱状上皮细胞所取代,是腺癌的重要前病变。 颈段食管 颈段食管的食管癌发生率相对较低,约占所有食管癌的10%-15%。由于位置特殊,治疗时可能损伤喉返神经及气道,因此手术难度较大,通常更倾向于放射治疗。
837
2025.02.14
淋巴肿瘤一般是发生在什么位置
邓立力
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淋巴肿瘤的 发生位置多样,且可能侵犯全身多个部位包括孔壁、腋窝、腹股沟、纵膈、腹腔等 ,一旦出现与淋巴肿瘤相关的症状,如浅表淋巴结肿大、疼痛、压迫症状等,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和诊断。 颈部 颈部淋巴结丰富,当淋巴系统出现异常时,颈部淋巴结可能会肿大,形成可触及的肿块。这些肿块质地较硬,可活动或固定,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逐渐增大并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腋窝 腋窝处淋巴结群丰富,当淋巴肿瘤发生时,患者可能会在腋窝处摸到肿块。这些肿块初期可能较小,不易被察觉,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肿块会逐渐增大,并可能影响上肢的活动。 腹股沟 腹股沟区域同样有较多的淋巴结,淋巴肿瘤也可能在此处发生。腹股沟处的淋巴肿瘤可能会导致腹部或大腿内侧出现肿块,这些肿块可能会引起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行走和生活质量。 纵隔 纵隔是位于胸部正中的区域,包含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组织,纵隔淋巴瘤可能会压迫气管、食管、心脏等器官,引起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胸痛等症状。纵隔淋巴瘤的诊断较为复杂,通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进行诊断。 腹腔 腹腔内也分布着大量的淋巴结,腹腔淋巴瘤可能会引起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如果肿瘤压迫肠道,还可能导致肠梗阻,腹腔淋巴瘤的诊断需要结合腹部超声、CT等检查手段。
323
2025.02.14
鳞状细胞癌长什么样
邓立力
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鳞状细胞癌 主要表现为糜烂、结节、肿物等,常发生在皮肤、食管、宫颈、口腔等部位 ,一旦发现,建议积极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皮肤鳞状细胞癌 早期阶段,皮肤鳞状细胞癌可能表现为小的、质地坚硬的结节,结节的表面通常是粗糙不平的,颜色可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也可能呈现为淡红色或暗红色。 随着肿瘤的生长,结节会逐渐增大,表面可能会出现鳞屑,当鳞屑脱落时容易出现破溃、出血,呈现出红色的、湿润的糜烂面,边缘常常会隆起、增厚。 食管鳞状细胞 在食管内部,这种癌症在早期一般很难通过肉眼观察到,但随着病情的发展,食管壁会出现肿块。在内镜下可以看到,病变部位的食管黏膜出现不规则的肿物,肿物表面可能是粗糙的,有糜烂或者溃疡形成。 宫颈鳞状细胞癌 在宫颈部位,早期可能表现为宫颈表面的微小病变,如宫颈糜烂样改变。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宫颈上会出现明显的肿物,肿物可能是外生型,即向宫颈表面生长,呈现出菜花状,质地较脆,触碰容易出血;也可能是内生型,肿物向宫颈深部组织浸润生长,使宫颈变得肥大、变硬。 口腔鳞状细胞癌 早期可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白色斑块或红色斑块,质地较硬,表面粗糙,边界不太清晰,可伴有轻度的疼痛。随着病情进展,斑块逐渐增大、增厚,形成溃疡,溃疡面常呈菜花状或火山口状,边缘不规则且隆起,底部有坏死组织覆盖,触碰易出血。
668
2025.02.12
肿瘤扩散全身还能活多久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肿瘤扩散全身还能活多久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答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的恶性程度、患者的体质、治疗措施的有效性等,患者存活时间可能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 1、肿瘤恶性程度: 若肿瘤的恶性度较高,扩散速度较快,则患者的生存期会相对较短。反之,若肿瘤的恶性度较低,扩散速度较慢,则患者可能存活较长时间。 2、患者体质: 患者的体质状况对生存期有显著影响。体质良好的患者通常能更好地耐受抗癌治疗,从而延长生存期。而体质较差的患者可能难以耐受治疗,导致生存期缩短。 3、治疗措施: 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这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如果治疗措施得当,能够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患者有可能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4、心态和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方式也对患者的生存期有积极影响。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则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 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治疗目的不再是治愈,而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可以考虑姑息治疗。姑息治疗旨在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而且晚期肿瘤患者常常伴随有剧烈疼痛,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制定合适的镇痛方案,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1451
12
2025.02.11
一般疼的肿瘤是良性的吗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一般疼的肿瘤不一定是良性的,也不能单纯通过肿瘤是否疼痛来判断其良恶性。肿瘤引起疼痛的原因主要与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速度、对周围组织的压迫程度以及是否侵犯神经等因素有关。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侵犯较少,因此引起疼痛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当良性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时,也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或神经,从而引起疼痛。例如肝海绵状血管瘤逐渐增大后会压迫胃肠等邻近脏器,导致腹部疼痛等症状。 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更容易侵犯周围组织或神经,从而引起疼痛。恶性肿瘤的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加剧。例如肝癌晚期可能会突破肝脏包膜牵拉表面神经,引起剧烈疼痛。 因此,肿瘤是否疼痛并不能作为判断其良恶性的唯一标准。因为疼痛的主观感受因人而异,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准确判断肿瘤的良恶性,需要通过专业的医学检查,如彩超、CT、核磁等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肿瘤信息,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对于出现疼痛的肿瘤,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肿瘤的性质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576
84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