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
北京医院
共收录25位医生
三高人群能吃维生素C吗
鲜彤章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三高人群能否吃维生素C在门诊中经常会被患者问到,比如高血脂或高血压,我可不可以吃哪些东西。实际上维生素C在食物中,含量非常广泛,比如像蔬菜、水果,都含有大量维生素C。三高人群对维生素C,没有特定限制。 但是需要注意部分患者,比如三高人群,进餐脂肪和蛋白质东西比较多,然后水果、蔬菜吃比较少,可能会缺乏维生素C。可以适量增加摄入,比如做营养剂补充,补充维生素C,但是不推荐专门补充。因为正常摄入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缺乏比较少见,不建议特意多补充,除非在平常食谱里摄取维生素C比较少,才需要额外补充。
7.67万
184
2023.12.29
老是感觉口渴是什么原因
李慧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正常情况下人体之所以会感到口渴,是因为体内水分含量减少。人体有渴感中枢,会感知体内渗透压变化,当渗透压出现改变时会给机体发出信号,让人体进食更多水分。当出现反复口渴的情况,说明渗透压出现改变,可能和疾病密切相关,包括最常见的糖尿病,患者会由于渗透性利尿,造成水分丢失,所以会感到口渴。其它疾病如尿崩症,患者缺乏抗利尿激素,会有大量尿液排出,从而导致机体缺乏水分,这时候也会感到口渴。 如果反复出现口渴,又不是因为处在高热、缺水的环境当中,汗液蒸发导致的水分减少,就要进行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病理状态,最常见的反复口渴原因是糖尿病、尿崩症,都会造成反复口渴。在生理情况下,如果从事的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运动量非常大的运动,也会经常感到口渴,只要及时适当补充水分即可。除此以外,其它情况下出现的反复口渴,建议到医院进行相应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病理状态。
11.31万
134
2023.12.29
甲减的发病原因
刘砺
主治医师
内分泌科
甲减发病的原因,我们最常见的是一种叫自身免疫性的甲状腺炎导致的甲减,大部分原患者都是因为这个原因,也就是甲状腺被自身免疫性的炎症所破坏了,这种甲减一般都是永久性的。另外在甲亢治疗的时候会使用放射性碘131,甲状腺会被放射性给破坏,也会导致永久的甲减,也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另外的一个原因,比如甲状腺有肿瘤,甲状腺被切除了,剩余的甲状腺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甲功,这种是跟外科相关的,因为甲状腺手术以后产生的甲减。
播放语音
8.68万
89
2023.12.17
螺旋藻含碘吗
王晓霞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螺旋藻含有一定量的碘,但含量并不高。不同于海藻,螺旋藻是生长在淡水湖泊内的藻类,含丰富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一定微量元素,如铁、锌、碘。海藻是生活在海里的藻类,含有较多的碘,常食用的海带、紫菜都属于海藻类。根据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编撰的中国食物成分查询表,一瓶100g的海藻溶液中通常含有180μg碘,而国家推荐成人每日碘摄入含量是150μg。
14.10万
51
2023.12.06
环境危险因素对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有影响吗
贾晓凡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电离辐射是甲状腺结节形成和肿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电离辐射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显著相关,是迄今为止甲状腺癌最明确的危险因素之一。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与辐射剂量线性相关,辐射时间越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原子弹爆炸、核电站泄露事故导致当地甲状腺癌发生率显著升高,反映辐射是甲状腺癌的明确危险因素。碘摄入量对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存在非常明显的影响。随着碘摄入量增加,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无明显差异,但构成比有所不同,轻度碘缺乏和适碘多数为单发结节,而高碘多数为多发结节。碘摄入量与甲状腺癌关系仍存在争论,多数学者认为碘摄入量的增加不能引起甲状腺癌总发病率增加,但可导致甲状腺癌组织类型的变化。长期缺碘和居住在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病区的人群患滤泡状甲状腺癌的风险较高,而长期碘摄入过多则可能会增加患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风险。长期缺碘和高碘摄入人群均可导致脑垂体过度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从而促使甲状腺肿的发展。近来有研究对轻度碘缺乏地区硒摄入量与甲状腺体积和甲状腺结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血清硒水平与甲状腺体积呈明显负相关,硒水平的下降增加甲状腺肿大的危险性。另外,硒水平的下降有增加多发性甲状腺结节形成的危险。
播放语音
5.12万
98
2023.09.29
口服降糖药应如何正确选择
李东晓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口服降糖药,首先药物的有效性作为一个理想的口服降糖药,它能够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这是首先要考虑到的,同时要兼顾它的安全性。常见的一些不良的反应包括低血糖、肝肾功能的异常以及心血管方面的问题等。因为随着口服降糖药的一个长期的应用,临床上也陆续出现了一些降糖药物可以增加心血管风险。还要考虑药物的依从性,药物的使用一天一次比一天使用三次甚至四次更多,更容易让患者容易接受还有一点考虑到药物的一个经济性。个体化治疗,遵循指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态、药物不良反应及耐受程度,有无合并症及并发症、经济条件,甚至个人期望值等因素。
播放语音
10.93万
99
2023.04.09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