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成立于1956年,至1985年,设置床位45张。1986年至2007年,扩为两个病区,床位84张。2007年至2016年,扩为三个病区,床位120张。2016年迁入新外科大楼,扩为五个病区,床位189张。床位使用率超过95%,拥有独立的整体护理单元,开展全年无假日门诊,设专家、普通门诊,年门诊量30000余人次,收治患者5000余人次。是青海省最大的普外专业学科。
学科发展:普外科2000年被省卫生厅评为青海省特色专科,2001年被评为青海省重点学科,是青海省内镜培训基地、国家级临床药物试验基地、青海省包虫病临床研究所和青海省肝胆胰临床研究中心,是经卫生部批准的青海省唯一具有肝脏移植资质的科室,器官移植项目纳入2018-2020青海省重点建设项目。
科室下设肝胆、胰腺、胃肠、腔镜、包虫、疝、甲状腺、血管、脾脏等亚专科。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胃肠学组、肝胆学组、包虫病学组、外科营养学组会员单位。是青海大学医学院、宁夏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苏州大学博士生培养点,每年培养硕士研究生约4-5人,博士研究生1人,专培生2-4人次,规培生8-10人次。
2018年发表论文49篇,其中核心期刊16篇。SCI论文3篇,省卫计委科研立项2项,科技厅课题立项2项,取得科技成果2项,国际先进1项、国内领先1项。
人才团队:目前普外科医护人员130余名,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国家级专家1名,青海省名医、首席专家2名,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名,千人计划项目4人,1名研究员获得“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培养领军人才,在读博士3人,主任医师11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15名,硕士以上学历20名,副主任护理师4名,主管护师21名,护理师27名,护士35名。
先后有10余名医师赴德国、美国、法国成为访问学者或学习考察。100余人次赴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西安、成都、重庆等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
业务技术水平:普外科专业涉及胃、肠、肝、胆、胰、脾、周围血管、乳腺、甲状腺以及体表肿瘤等疾病的外科治疗。作为青海省医疗行业龙头单位,长期以来,该科为各基层医院解决疑难、复杂病症,专业水平居全省首位。疾病治愈好转率达到97%以上,诊断准确率达96%以上,急危重疑难病人占全部病人的30%左右,其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三四级手术占全部手术的65%以上。
2000年普外科率先在青海省开展背驮式肝脏移植,近两年完成同种异体肝移植5例,其中1例为本省捐献器官移植患者,在肝移植的手术前准备,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操作以及免疫治疗等诸多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于2012年开展自体肝移植术,目前与新疆医科大学温浩团队合作开展手术10余例。
率先推广应用刮吸切肝法及超声刀、水刀切肝法,每年成功实施了数百例各种部位的精准肝脏切除术,其中包括肝癌的规则性肝右三叶切除术,泡性肝包虫病的右三叶切除加腔静脉置换、门静脉修补术、囊性包虫根治性切除术等。青海省是包虫病流行地区之一,率先在全国提出了泡型肝包虫诊断标准,在包虫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根据泡性肝包虫特点,开展肝脏病灶根治术。对于晚期泡型肝包虫,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治疗方面,成功开展了脾肾、门腔、肠腔静脉架桥等分流手术。重症胰腺炎是一种发病凶险,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经过多年努力,在该病的诊断、综合治疗、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愈后预测等方面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并进行了一系列高原不同海拔重症急性胰腺炎多脏器损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在国内首先提出了高原地区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危重程度、预后预测的标准,探索出了适用于高原地区的胰腺炎治疗方法,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低于全国水平。在临床工作中,注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先进技术的引进。
92年在国内较早、省内率先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腹腔镜脾切除术、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胃癌、直肠癌、结肠癌、腹壁疝等手术。
针对肝内胆管结石这一世界性难题,最早在省内开展了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和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肝门胆管盆式引流、U型管引流、肝切除肝内胆管内引流、纤维胆道镜取石等各种治疗手段,1975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肝门胆管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至今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在血管外科方面,先后开展了腹主动瘤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开展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隐静脉倒置、腘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腹主动脉骑跨栓切开取栓术、经腹腔腹主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等,并成功抢救了腹主动脉夹层撕裂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