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

科室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放射科是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四川省专科医师、住院技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室秉承百年华西精神,践行“智慧,包容,感恩,奋进”的科室精神,和“放眼世界,博涉攻研,和谐共振,影像人生”的科室文化理念,为促进华西影像尤其是华西妇产儿科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科室现有医技护理人员共81人,其中博士15人,硕士21人,本科39人;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副主任护师、副研究员)9名,中级医技护理人员25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天府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1名,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1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名。硬件设备:CT4台(其中1台GERevolutionCT)、MRI5台(1台SiemensSkyra3.0T,1台GEPremire3.0T,1台3.0T儿科专用磁共振,2台1.5T)、DSA3台(1台双板,2台单板)、DR5台、移动DR4台、数字化胃肠造影机3台、双能骨密度检测仪1台、数字乳腺机1台、数字牙片机1台。科室专业及亚专业介绍一、腹部专业组:华西第二医院放射科腹部专业组在督导教授宁刚主任的带领下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与发展,腹部妇儿影像诊断专业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妇儿影像诊断方面始终保持优势领先水平。如今,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引进先进设备、开展新技术、开拓新业务,不断为临床妇儿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目前,腹部专业组主要承担腹部磁共振、CT、平片及消化道造影的日常影像诊断,参与腹部相关的危急重症、疑难病例的影像诊断、科间及多学科会诊工作,涉及胎盘植入、切口瘢痕妊娠、产后大出血、妇科肿瘤手术及放化疗前后影像评估、儿科急腹症、儿科腹部实质脏器肿瘤、儿科消化及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等等。我科腹部影像诊断在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胎盘植入、儿科肿瘤及感染疾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满足临床需求、服务病患,我们将加强与妇科、儿科、病理科等交叉学科的沟通,通过影像学与交叉学科的对应研究、加强实践与积累,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同时,我们未来会继续开展腹部磁共振相关的精准医疗技术,进一步实现腹部影像学的精准诊断和评估,为每一位病患提供最优质的影像诊断服务。二、神经影像学1.专业特色:通过X线平片、CT、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对妇儿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丰富的经验。如先天发育畸形、遗传代谢性脑病、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脑炎、脱髓鞘病变、肿瘤性病变、脑血管病、颅脑外伤的影像诊断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是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的,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有独特的优势。其具有无创伤性、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等优点,通过3D结构成像、弥散加权成像、T1加权反转恢复序列、磁敏感成像等技术的应用,为神经系统影像诊断提供多参数、多方位的信息,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预测、治疗、随访、评估提供了全面的影像信息。2.发展方向:在神经影像方面,我们拟采用更高端的设备、更新的技术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磁共振技术向着更精细、更多维度的方向发展。通过高分辨率结构成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弥散张量成像、静息态功能成像、任务态功能成像等新技术的开展,以期得到从宏观组织形态到微观亚细胞结构、从血流和能量代谢到脑区功能改变等不同层次的影像信息,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更全面的帮助。随着CT技术的发展,双能量、低剂量灌注、大范围血管一站式成像等技术的应用是更低剂量、更快速、更精确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方向。如双能CT、70千伏超低剂量成像、低剂量灌注成像、无镇静自由呼吸大螺距成像、大范围血管一站式成像等。3.学科团队:我们团队以曲海波副教授为主要负责人,曲海波,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放射科副主任。四川省第十二批卫生计生委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研究方向为神经影像。于2017年在美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影像实验室作访问学者研究进行访学交流。目前主持及参与儿童神经系统方面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课题3项,主要申请神经影像临床新技术1项。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本科、研究生等专业参考教材等学术著作6部,作为负责人及主研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横向课题8项。承担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学》本科教学工作。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放射科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目前学术任职:中华放射学会儿科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临床影像学组委员兼秘书、四川省医学会放射专委会妇儿影像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盆底疾病防治分会委员、四川省成都医学会妇儿影像学组委员、四川省成都医学会骨质疏松专委会委员。廖怡,副主任医师,博士,放射科神经头颈组组长。2005-2010年本科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10-2015年就读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硕博连读,师从龚启勇教授。专业方向为神经影像,致力于儿童神经精神疾病及特殊行为的结构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4篇,参编论著2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四川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担任四川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医学会放射专委会神经肌骨组委员。郭羿,医师,硕士。2011-2016就读于石河子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6-2019就读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与核医学专业,师从龚启勇教授。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3篇。罗乐凯,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放射科医师,博士。2011-2019年本科及硕士就读于郑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2019-2022年博士就读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专业方向为神经精神影像。目前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刘静,技师,硕士,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天津医科大学,2019-2022年硕士就读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专业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方向为神经精神影像研究。目前已发表SCI论文11篇,其中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SCI论文3篇。三、妇儿介入影像学1.专业特色:介入放射学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与临床治疗为一体的新兴学科。介入放射学作为影像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结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的优势,以血管介入和穿刺活检技术为基础,以微创为特点,具有创伤小、准确性高和疗效快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业已成为最为活跃,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个医学专业。放射介入治疗病种涵盖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双侧髂内动脉球囊置入和阻断术,产后大出血子宫动脉栓塞术,切口妊娠及子宫血管畸形栓塞术,肝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化疗栓塞治疗,各腔道出血的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影像引导硬化栓塞治疗,各部位疾病血管造影诊断,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输卵管积水栓塞及输卵管梗阻再通术,子宫肌瘤栓塞术等,技术成功率达95%以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尤其在我院特色的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双侧髂内动脉球囊置入和阻断术,产后大出血子宫动脉栓塞术及切口妊娠及子宫动静脉血管畸形栓塞术,具有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已实现连续1500例无死亡、无重大并发症。(1)双侧髂内动脉球囊置入和阻断术?双侧髂内动脉球囊置入和阻断术,在孕妇剖宫产前,在DSA监视下,由放射科介入医生预防性地将双侧髂内动脉放置球囊导管,由于子宫90%的血供都来自髂内动脉前支,因此,待剖宫产胎儿娩出脐带夹闭后扩张双侧髂内动脉球囊,可以有效地暂时性阻断子宫的主要血供,明显降低子宫动脉压力,有利于术中对产妇创面进行有效止血,为产科医生选择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有效地争取了时间。(2)腹主动脉球囊置入和阻断术腹主动脉球囊置入和阻断术,在孕妇剖宫产前,在DSA监视下,由放射科介入医生预防性地将腹主动脉放置球囊导管,当剖宫产术中出血时,通过球囊的扩张和收缩来阻断腹主动脉血流,减慢出血速度,为实施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机会;减少出血,保证术中视野清晰,为保留患者脏器甚至生命提供保障。(3)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venousaccessport,IVAP)是由静脉导管与注射座组成的一个密闭静脉系统,可完全植入体内并且能够多次穿刺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具有保护外周静脉、感染率低、操作简单方便、维护更方便舒适美观、并发症少及不影响日常活动等特点,现已成为肿瘤患者化疗时有效、可靠的静脉通路之一。2.发展方向:放射介入治疗重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了手术分级管理与授权,大多数疾病都制定了标准临床路径,入径率与通过率均达90%以上,极大避免了医疗差错的发生。同时,儿童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正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同时我科拥有一批技术精湛、学术水平高的妇儿介入专家及先进设备和技术;以疾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以实现对相关疾病的最小化治疗、最优化疗效的理念;并定期与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交流,为促进西部妇儿介入诊疗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我科将进一步与临床科室深入合作开展输卵管积水栓塞及输卵管梗阻再通术,肝母细胞瘤的介入治疗、K-M综合症的介入治疗、儿童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儿童肺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儿童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儿童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输液港植入与维护,儿童血管透析相关疑难并发症处理及消化道大出血的栓塞治疗等。3.介入团队:副高1人,博士2人,中级职称2人,住院医师2人,护理3人,介入技师2人。四、心血管影像学1.专业特色及学科发展方向我院心血管影像专业组致力于儿童心血管CT和MRI的影像诊断,参与儿童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各类型心肌病等危重、疑难病例的日常诊断及多学科讨论工作,主要涉及儿童心血管CTA和心脏磁共振(CMR)。儿童心血管CTA是各类型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术前术后评估的重要手段,我院每年完成心脏大血管CTA400多例,在大动脉转位、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上具有丰富经验。CMR是磁共振检查技术中的皇冠,是国际上无创心脏功能评价金标准和心肌病评估的首选检查方式,而儿童和胎儿心脏磁共振检查技术更是皇冠上的明珠。我院大力开展儿童、胎儿心脏MRI的临床应用,儿童CMR完成量超1000例/年,在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高原性心肌病、遗传代谢性心肌病等儿童少见及罕见心肌病的诊断上具有丰富经验。从检查前准备到图像后处理到影像诊断再到疾病随访,形成了一套专业的标准化流程,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我院心血管影像发展方向包括临床和基础研究两方面:(1)临床影像方面,应用多模态CMR评价各型心脏疾病的心功能、心肌组织特征、血流动力学、心脏结构;(2)基础研究方面:致力于心血管疾病及妇产儿童疾病的分子影像及其临床转化研究,包括分子及代谢成像新方法探索、新型纳米分子探针构建及MRI成像新序列开发、影像基因组学等。团队建设的分子影像实验室目前与哈佛大学、中科院、西北大学和四川大学国家生物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的专家团队展开全面合作,目标为建设成一个转化成果、培养人才、服务临床的开放型研究平台。2.近年来标志性成果团队研究成果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欧洲心脏病协会基础研究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心血管相关研究获得8项国自然科学基金,各项科研经费超1000万;近3年发表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超过40篇,心血管影像代表性论文发表在心血管全球顶尖期刊EurHeartJ(IF:29.98)和JAmCollCardiol(IF:24.09)上;推动国内外临床技术进步,参编国内心血管影像临床指南7部,相关方法或关键技术被纳入北美、欧洲及日韩等7个国际临床应用指南和专家共识(SIRM.2012;PCCI.2013;JCCT.2015;KJR.2015;JACC2017;SCMR2019;ASNC.2019)。与小儿心血管科、小儿神经科等建立了多个MDT团队,领导开展儿童杜氏肌营养不良心肌病、川崎病等疾病的全国多中心临床队列研究,获得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多中心临床项目支持。获得国家专利5项;建设心血管影像数据库及全生命周期儿童专病数据库,获国家软件著作权2项。3.学科团队心血管疾病影像学团队由郭应坤教授领衔,属于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全国大学生双创项目团队。本团队现有临床医师8人和技术团队6人;研究人员13人,国家级人才3名,教授4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15人。团队欢迎有志于相关心血管临床及分子影像研究方向的博士后、研究生加盟。郭应坤,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西第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转化医学平台生物代谢及分子成像实验室负责人(PI)。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3项,省部级人才称号及项,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等人才称号。担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放射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会心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影像委员会委员、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影像学组委员、成都放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学术职务。担任国家科技专家库、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及10多个省市的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擅长心血管疾病临床影像诊断及分子影像基础研究,近10年承担或参与973等国家主体科研计划及省部级科研专项共2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1项、面上4项,累计中央与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超过1千万。近三年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40多篇,其中27篇IF>5,5篇IF>10;代表作在EuropeanHeartJournal(IF:29.98)、JACC(IF:24.09)、JACC:CardiovascularImaging(IF:14.81)、Biomaterials、Radiology等发表,成果被纳入7个国际临床指南,参编国内指南7部;开展临床新技术6项;获国家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2项。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欧洲心脏病协会基础研究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文凌仪,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2017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毕业留院工作,华西第二医院放射科心胸组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心血管影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心血管疾病影像方面文章1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被SCI收录的论著8篇,最高影响因子29.98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成都市研究课题各一项,获得华夏医学二等奖等多个科技奖项,于2016年9月进入哈佛大学的Martinos分子影像实验室联合培养一年。许华燕,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四川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影像诊断及新技术应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及面上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成都市科技局新冠专项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7项,发表研究论文28篇,获得国家软著2项、专利3项,获得四川省医学青年科技奖一等奖、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谢林均,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专业方向为心血管影像,致力于儿童心血管常见疾病的影像诊疗、疑难病影像学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研究,承担一项院级新芽基金,获得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创新二等奖。徐蓉,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影像诊断及新技术应用。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2.近年来标志性成果学科带头人郭应坤教授荣获四川大学唐立新青年科学之星奖、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及心血管分子及代谢成像四川省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带头人等学术荣誉;研究成果荣获欧洲心脏病协会基础研究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获奖题目:心血管疾病影像学的分子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排名第一)、四川省医学科技奖(2018年;排名第一)。心血管相关研究获得7项国自然科学基金,各项科研经费近1000万;近3年发表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超过40余篇,心血管影像代表性论文发表在心血管全球顶尖期刊EurHeartJ(IF:29.98)和JAmCollCardiol(IF:24.09)上;推动国内外临床技术进步,参编国内心血管影像临床指南5部,相关方法或关键技术被纳入北美、欧洲及日韩等7个国际临床应用指南和专家共识(SIRM.2012;PCCI.2013;JCCT.2015;KJR.2015;JACC2017;SCMR2019;ASNC.2019)。与小儿心血管科、小儿神经科等建立了多个MDT团队,领导开展儿童杜氏肌营养不良心肌病、川崎病等疾病的全国多中心临床队列研究,获得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多中心临床项目支持。申报专利4项,已授权2项;建设心血管影像数据库,获国家软件著作权1项。3.学科团队心血管疾病影像学团队由郭应坤教授领衔,属于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全国大学生双创项目团队。本团队现有临床医师5人和技术团队5人;研究人员11人,包括教授4人、国家万人1名、国家杰青1名及国家青千1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13人。团队欢迎有志于相关心血管临床及分子影像研究方向的博士后、研究生加盟。郭应坤,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西第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转化医学平台生物代谢及分子成像实验室负责人(PI)。荣获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府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四川省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带头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等人才称号。担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放射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会心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影像委员会委员、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影像学组委员、成都放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学术职务。担任国家科技专家库、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及10多个省市的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擅长心血管疾病临床影像诊断及分子影像基础研究,近10年承担或参与973等国家主体科研计划及省部级科研专项共2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1项、面上4项,累计中央与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超过1千万。近年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90多篇,其中27篇IF>5,5篇IF>10;代表作在EuropeanHeartJournal(IF:29.98)、JACC(IF:24.09)、JACC:CardiovascularImaging(IF:14.81)、Biomaterials、Radiology等发表,成果被纳入7个国际临床指南,参编国内指南5部;开展临床新技术6项;获国家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项。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国科技产业科技创新二等奖等多个学术奖项。文凌仪,主治医师,2017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毕业留院工作,华西第二医院放射科心胸组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心血管影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心血管疾病影像方面文章1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为SCI收录的论著6篇,最高影响因子29.98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成都市研究课题各一项,于2016年9月进入哈佛大学的Martinos分子影像实验室联合培养一年。许华燕,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四川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影像诊断及新技术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成都市科技局新冠专项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研究论文15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是四川省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青年高级会员。谢林均,医师,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专业方向为心血管影像,致力于儿童心血管常见疾病的影像诊疗、疑难病影像学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研究,承担一项院级新芽基金,获得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创新二等奖。五、胎儿MRI影像学1.专业特色:自1983年Smith等首次报道以来,胎儿MRI检查已经从实验性产前成像方法发展为重要的临床影像检查手段;尤其是在最近十来年,快速MR成像技术能够在一秒之内无需镇静或屏气的条件下获得高清胎儿图像,胎儿MRI已经成为出生缺陷防控的重要手段。MRI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不受扫描厚度、羊水量、胎儿体位、含气器官和骨骼的影响,可以大范围扫描及多参数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胎儿各个器官信号特点,获得超声不能显示的额外信息,可用于评价胎儿的正常解剖及胎儿先天性发育疾病、胎儿运动发育及发育变异,以及胎儿死亡后的替代尸检,还可了解胎儿器官的功能与代谢活动;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胸腹部疾病的产前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已经受到产科临床、产前超声、优生优育和产前遗传咨询的广泛重视。2.发展方向:一般胎儿MRI最常用的两个序列为:(1)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shotfastspin-echo,SSFSE)序列,临床运用最多,为重T2WI序列,适用于胎儿全身各系统,对骨骼系统显示较差。(2)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alancedsteady-statefreeprecession,SSFP)序列,图像对比取决于组织的T2/T1比值,成像速度快,SNR高,但组织对比较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差,适用于胎儿各系统。此外,根据临床需要还可采用多种序列对疾病进行鉴别,如:(1)T1WI序列:T1WI序列可以帮助显示某些胎儿组织或液体成分,如脂肪、出血、肝脏以及肠道中的胎粪。其中三维容积内插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其信噪比高于扰相梯度回波,并且为三维采集,可重建观察肠管全段的立体形态,并据此判断肠管形态有无异常,在先天性巨结肠及短小结肠的综合诊断中显示出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以完全显示出病变肠段及正常肠段形态。(2)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测量可以反映是否有扩散受限的情况,判断囊肿是否含有较多的蛋白成分,帮助异位肾的寻找。(3)平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imaging,EPI)序列可用于骨、血管及血肿的显示,主要用于胎儿骨骼系统的成像。(4)非门控动态电影序列/实时B-FFE序列:一般为动态的快速稳态序列用于评价胎儿腹部运动以及心血管系统。(5)厚块单次激发水成像序列可以用于胎儿胃肠道疾病、泌尿系积水的诊断,可以获得类似于MR胆胰管成像(MRCP)、尿路的水成像影像,以突出反映胃肠道、集合系统的异常潴留液体,可以很好地判断肠梗阻时肠管积液扩张情况及梗阻点具体位置;也可显示胎儿在羊水中大致皮肤的轮廓。(6)在某些疾病中STIR可以提供组织分辨率,如先天性气道畸形。其他序列如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BOLD成像和波谱成像(MRS)可以根据需要选择。3.近年来标志性成果:(1)科研成果:团队负责人宁刚主任牵头首次制定了《胎儿MRI中国专家共识》及《孕妇教育:胎儿MRI》,并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受到业界放射医务工作者一致好评。(2)科研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及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等科研项目资助。4.学科团队:胎儿MRI产前诊断是我院胎儿医学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团队以宁刚教授为主要负责人,宁刚教授是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宁刚教授的指导下,研究生、住院医师以及科室全体医生、技师及护理人员不仅积极开展胎儿MRI检查的各项技术外,同时还与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互相交流,不断提高医生对胎儿MRI的诊断水平。目前放射科总共22人获得《母婴保健技术培训》合格证,其中技术组6人,医生组16人。六、分子影像学1.分子影像实验室(LaboratoryofMolecularImaging)研究方向分子影像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及妇产儿童疾病的分子影像及其临床转化研究,包括分子及代谢成像新方法探索、新型纳米分子探针构建及MRI成像新序列开发、影像基因组学(Radiogenomics)等。实验室目前与哈佛大学、中科院和四川大学国家生物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的专家团队展开全面合作,目标为建设成一个转化成果、培养人才、服务临床的开放型研究平台。2.近年来标志性成果;(1)科研成果:实验室负责人郭应坤牵头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大学唐立新青年科学之星”等荣誉。近年来发表SCI文章10多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有五篇。(2)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及“四川大学优秀青年学者科研基金”等8个纵向科研项目资助。3.实验室骨干研究人员名单(基础研究者、临床研究者)CoPI:郭应坤基础研究者:郭应坤、冯婷、杨川;临床研究者:郭应坤、谢林均、徐蓉、杨梦犀研究合作方:PhillipZheSun(哈佛大学MatinousBiomedicalImagingCenter)田捷教授(中科院自动化所)吴垠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艾华教授(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七、骨关节影像学1.专业特色:使用X线平片、CT、MRI等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包括:儿童、青少年骨龄的测定;骨密度的测定;骨、肌肉、骨骼、骨关节疾病的影像诊断。如骨折、创伤、骨关节发育畸形(先髋、马蹄内翻足等)、营养障碍及代谢性疾病(维生素缺乏、粘多糖、佝偻病等)、骨软骨发育障碍(骨发育异常/骨软骨发育不良)、肿瘤(良性/恶性/骨肿瘤性病变)、感染(急性、慢性骨髓炎/结核/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症(幼年性类风关、青少年特发性骨关节炎,色素沉着性骨关节病,血友病骨关节炎等)、肌病/肌炎等。2.专业特色及发展方向:1.使用AI系统进行骨龄评分及诊断2.骨密度QCT诊断系统不仅可测量骨密度,同时定量脂肪肝、肌萎缩等。3.MRI-UTE等新技术应用于评估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受损等。其余新技术包括MRI软骨定量成像技术T1、T2和T1/T2-star-Mapping序列;3-DMRI评估软骨的组织形态(如厚度和体积)或连续变化的信号;弹性成像(MRE)等。3.学科团队现有副高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2人,技师2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2人。学科领头人:程勃超,博士,副主任医师,擅长:肌肉骨骼、神经精神疾病诊断。现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认知心理学组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放射医学专委会青年委员、四川省认知协会心理物理诊疗委员会委员。国际磁共振协会会员、北美神经放射学协会海外会员、欧洲放射学协会会员。担任SCI杂志:FrontiersinPsychiatry副主编,FrontiersinHumanNeuroscience客座副主编;担任多个期刊审稿人。目前已发表SCI论文60余篇,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26篇SCI论文,出版或参与专著3部。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以及横向课题,省部级面上项目。获得省部级医疗科技奖一项。
详情

科室疾病

宁刚
主任医师放射科
三甲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研究生导师
擅长:中枢性性早熟、性早熟、多动症、抽动症、外周性性早熟、小儿多动症、儿童抽动障碍、矮小症
周世英
主任医师放射科
三甲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教授
擅长:输卵管堵塞、上尿路结石、尿道炎、尿道癌、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尿道结石、慢性肾病
郭应坤
主任医师放射科
三甲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教授
博导
擅长:宫颈息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颈炎、子宫内膜息肉、卵巢癌、小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肺炎、先天性肺炎、子宫内膜癌、子宫恶性肿瘤、子宫平滑肌瘤、妊娠期心脏病
李开明
副主任医师放射科
三甲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擅长:子宫平滑肌瘤、不孕不育、卵巢癌、宫颈癌、妇科肿瘤、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癌、卵巢早衰、子宫颈癌、卵巢畸胎瘤、子宫内膜增生、子宫癌、卵巢囊肿
廖芳丽
副主任医师放射科
三甲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副教授
擅长:急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病、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乳腺结节、乳腺肿瘤、乳腺囊肿、小儿多动症、乳腺癌、乳腺纤维瘤
推荐非本院医生
刘洪
副主任医师放射科
三甲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40
去咨询
擅长:暂未添加擅长
李丹菲
住院医师放射科
三甲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60
去咨询
擅长:难治性癫痫、帕金森病、帕金森、浸润性乳腺癌、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性痴呆、颞叶癫痫
李铭
主任医师放射科
三甲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1500
去挂号
博士
擅长:肺大疱、肺结节、肺脓肿、肺肿瘤、放射病
朱巍
主治医师放射科
三甲
上海市肺科医院
¥600
去挂号
擅长:感染、肿瘤、肺结节、肺结节病、孤立性肺结节
冯长征
主任医师放射介入科
三甲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70
去咨询
教授
擅长:子宫肌瘤、恶性肿瘤、输卵管积水、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不孕症、子宫腺肌病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彩超单怎么看男女
2023.12.31
彩超在产前检查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四维彩超,目前已经成为产前检查排除胎儿畸形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准爸爸准妈妈的认可,无论是二维彩超、三维彩超或是四维彩超,在临床产前检查上,主要应用在检查胎儿,发育是否正常,有先天疾病或畸形,在胎儿性别方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是不能够出现在彩超报告当中的,所以在彩超的报告单里是看不到男孩女孩描述的。
栾伟主任医师医学影像科
6.93万
50
ct与拍片有什么区别
2023.12.31
CT与拍片是放射线科最为常用的两种检查方法。虽然利用的都是放射线,但是CT属于断层扫描,它对密度的分辨率更高,组织器官没有重叠,而且还可以进行图像的重建,而拍片是一种重叠的影像,它对密度的分辨率相对低一些,病灶容易被遮挡,没有CT显示的清晰。但是拍片子相对来说对人体的辐射更低一些,而且价格比较低廉,检查的时间也比较短。
刘巍副主任医师医学影像科
9.05万
51
胸透查什么
2023.12.31
胸透检查是X光检查的一种。由于其射线剂量大,图像不能保存等缺点,现在已经很少应用于临床检查了,基本被胸部平片和CT所取代,甚至在一些医院已经取消了这项检查。但是它也有它的一些优点如:可以动态多角度观察疾病。胸透可以检查胸部很多疾病,比如组成胸部的骨骼、肺部、纵隔、气管及支气管、心脏、膈肌、膈角、胸部的软组织等脏器的疾病。
赵勇副主任医师放射线科
2.25万
50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