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

科室简介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放射治疗起源于1920年,1985年正式成立肿瘤放疗科,2004年成立肿瘤化疗科,共同组建成如今的肿瘤科。在章正教授、雷衍凡教授、涂青松教授、钟美佐教授和申良方教授等几辈人的不懈努力下,构建了临床、教学、科研和转化一体的肿瘤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湖南省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点、国家肿瘤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湖南省首批GCP挂牌临床试验基地。科室现有医师45人、技术人员40人,护士82人,专职科研人员2人,具有博士学位42人,硕士学位22人;其中高级职称28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5人。现任主任申良方教授:一级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人大常委、湖南省人大教科卫委员、第五届中国人民名医、,是我国肿瘤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学位列全国第10名,在全国综合医院中位列第5名;在中南地区综合医院中位列第1名。近5年来,主编、主译、副主编专著10部,获得国家级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43项,累积科研经费1200余万元,在研临床试验项目173项,经费近1亿万元,发表SCI论文300余篇,IF大于10的20篇,单篇最高IF=168.9(Lancet),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共10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先后培养硕、博士研究生260人。本学科是中国毒理学会特种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头颈肿瘤学学组组长单位、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专委会副主委单位,是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常委单位,是湖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湖南省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是湖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委会头颈肿瘤学组组长、鼻咽癌学组组长、胸部肿瘤学组和妇瘤放疗学组组长单位。本学科辖有肿瘤放疗亚专科、肿瘤化疗亚专科、门诊放化疗中心、放射治疗中心、海扶刀治疗中心、肿瘤学研究室和胰腺疾病放射治疗研究室。年均门诊4.7万余次,出院患者1.2万余人次。拥有头颈肿瘤、鼻咽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淋巴瘤、胸部肿瘤、腹部肿瘤、妇科肿瘤、放射物理技术共8个成熟稳定的专业组及学术团队。科室配备有高端进口放疗设备TomoHD治疗系统、加速器3台、三维后装机、大孔径CT定位机和3.0TMR定位机等国际领先放射治疗相关设备。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放疗、化疗、热灌注化疗、个体化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临床科室,是我国重要的肿瘤诊治基地。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海绵状血管瘤能活多久
2023.12.31
海绵状血管瘤的生存期与肿瘤所在的位置、是否进行规范的治疗,以及肿瘤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说,处于非致命、可进行手术切除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切除后对寿命的影响较小;而发生于危险部位,例如脑的海绵状血管瘤,一旦破裂出血,患者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
朱红主任医师肿瘤科
4478
94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2023.12.30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病程较短,多在半年以内,无特异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变化多样,主要表现为腹痛、腹块、腹胀等三大症状,其次为腹泻、发热、肠出血、恶心、呕吐等表现。体重急剧下降、乏力、消化道出血,多数病例出血量少,伴贫血,腹部可触及肿块,肿块大小不一,质硬,结节状,有压痛,活动度差,较多数病例因穿孔、梗阻、肠套叠而急症入院,儿童肠道原发恶性淋巴瘤半数以上因急腹症入院,表现为肠套叠或类似急性阑尾炎的症状。 一、典型症状 1、腹痛:出现较早,多数病人常为间歇性疼痛,多在进食后发生,随着病情进展,腹痛加重,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十二指肠及回肠上段累及时腹痛可呈溃疡样发作;弥漫性肠壁浸润及进行性肠梗阻,可致慢性痉挛性疼痛;肠套叠及穿孔则可引起急性腹痛,腹痛部位与肿瘤位置有关,多数位于中腹部,脐周及下腹部。 2、腹部包块:近半数患者可扪及腹部包块,多在脐周或右下腹,质地不一,多数可推动移位,少数有触压痛。 3、腹泻腹胀:此种腹泻无里急后重感或肉眼可见脓血便,回肠末端累及后易有腹胀便秘或大便习惯改变,以大量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者罕见。 二、其他症状 部分病例还有发热、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消瘦、乏力等表现。 1、发热:为不规则低热,少数呈周期性发作,体温自39~41℃,晨低午后高,有自汗而无寒战。 2、贫血:由于消化道出血和营养物质的缺乏,表现为血液中血红蛋白成分减少,患者可表现为疲乏无力、结膜苍白、低蛋白血症等。
黄俊辉主任医师肿瘤科
202
50
子宫颈小细胞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3.12.29
子宫颈小细胞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基因异常相关,本病好发于42~45岁的女性。 1、HPV感染:由于子宫颈小细胞癌非常少见,因而对子宫颈小细胞癌的病因学了解有限,研究表明子宫颈小细胞癌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对子宫颈小细胞癌组织的原位杂交检测显示,子宫颈小细胞癌组织中 HPV16及HPV18型DNA检出率为68%,故子宫颈小细胞癌亦是一种与高危型HPV相关的肿瘤。 2、基因异常:部分学者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发现,宫颈小细胞癌与肺小细胞癌同样存在高频率的3号染色体短臂的杂合性缺失,提示两者在癌症形成的复杂过程中有着相似的起因。但p53基因突变在80%或更多的肺小细胞癌中存在,而宫颈小细胞癌则很少发生p53基因突变,提示宫颈小细胞癌有着与其他部位小细胞癌不同的基因改变。高危HPV类型的E6肿瘤蛋白能够和wtp53蛋白结合,可能功能上等同于p53基因突变。因此,可能3号染色体短臂的缺失以及HPV的结合激发了全能干细胞的恶性潜能。尽管一些研究也提出了类似的证据支持此学说,但HPV结合和3号染色体短臂缺失之间的确切关系尚需证实。
钟美佐主任医师肿瘤科
201
50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