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
共收录9位医生
氢氧化铵危害不容小觑,点进来全了解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氢氧化铵,也被称为一水合氨(NH3·H2O),是氨气溶于水后的产物。这种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但同时,它也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并且,这个物质离我们并不远,比如有部分染发剂中,就有这个成分存在。
💐皮肤接触伤害
氢氧化铵接触皮肤后,会引起局部红肿、灼热感,严重时可导致红斑、水疱甚至皮肤坏死。一旦皮肤接触到氢氧化铵,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若皮肤出现水疱,可用硼酸溶液进行湿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眼睛溅入伤害
氢氧化铵溅入眼睛后,会引起眼部疼痛、异物感、流泪、结膜充血和畏光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若不慎溅入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眼睛,至少冲洗15分钟。随后,尽快就医,医生可能会使用醋酸氢化可的松滴眼液等药物进行进一步治疗。
💐消化道摄入伤害
误食氢氧化铵后,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胸口灼痛等症状,呕吐物中可能带有鲜血。此时,切勿催吐或洗胃,以免加重对食道和胃肠道的损害。应立即饮用大量清水或牛奶,以保护食道和胃黏膜,减轻刺激。随后,迅速就医进行专业治疗。
💐呼吸道吸入伤害
吸入过量氢氧化铵分解产生的氨气后,患者可能出现鼻、咽喉、气管黏膜水肿、充血和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表现为打喷嚏、咳嗽和咽喉部烧灼感等。此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空气清新。如有需要,可使用麻黄素溶液滴鼻以缓解症状。同时,尽快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应提高警惕,避免直接接触或误食该化学物质。一旦不慎接触或摄入,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并尽快就医进行专业治疗。此外,日常生活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铵的物质,我给大家总结在图片中了,建议大家也仔细阅读一下。如果还有其他的疑问,也可以继续在评论区留言,有时间我都会尽量为大家解答。
510
抽血不顺畅,别急着说自己身体差!真相在这里!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在进行体检或疾病检查时,会遇到抽血时 血液难以流出的情况。这往往让人心生疑虑,担心是否是身体状况不佳的信号。实际上,抽血时血液难以流出并不一定意味着身体差,它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
🌸正常生理现象:肥胖者的皮下脂肪较厚,静脉不明显,可能导致抽血时难以找到血管。此外,血管天生较细的人,或者血管位置较深的人,也可能在抽血时遇到血流不畅的情况。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反映身体状况的好坏。
🌸操作不当:抽血者的操作技术也会影响抽血的顺利进行。如果抽血者未能准确找到血管位置,或者针头没有正确刺入血管,就可能导致血流不出来。这种情况下,更换有经验的抽血者或调整针头位置通常可以解决问题。
🌸血液黏稠度高:患有高血脂等疾病的人,血液可能比较黏稠,抽血时血流速度较慢,甚至可能无法抽出。这种情况下,需要遵医嘱使用降血脂药物,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不足,也可能导致抽血困难。贫血患者除了抽血时血流不畅外,还可能伴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治疗贫血需要补充铁质和其他营养物质,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补血药物。
🌸静脉炎或血液淤滞:如果抽血部位存在静脉炎或血液淤滞等问题,也可能导致抽血困难。这种情况下,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炎药物、改善血液循环等。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如果想了解如何应对抽血血出不来的情况,具体可看图,最后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我都会一一回复大家。
844
白细胞2,身体信号灯解读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白细胞是体内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它们的主要职责是吞噬异物、产生抗体,从而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细菌和病毒的侵害。
📍需要明确的是,白细胞2这一数据可能出现在不同的检查报告中,其含义也有所不同。
🔸血常规检查:如果白细胞总数为2×10^9/L。这提示可能存在白细胞减少症,容易引发感染。
🔸尿液或分泌物检查:这里的“2”可能表示每个高倍视野下的白细胞数量为2个,高于正常范围(通常尿液中白细胞数量很少或没有)。这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或炎症,身体某处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炎症”。
📍面对白细胞异常的结果,不必过于惊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以下是一些建议:
🔹及时就医:如果白细胞数量异常,应及时就医,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骨髓穿刺、免疫功能测试等,以明确原因。
🔹调整药物:如果白细胞减少是由药物引起的,可能需要调整药物方案或暂时停药。
🔹抗感染治疗:如果白细胞增多是由感染引起的,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定期复查:对于白细胞异常者,应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复查,直至恢复正常。
此外,患者在生活中也要注意护理,具体咋做可以戳图了解~
👏现在,我想听听大家的故事。是否曾经遇到过白细胞异常的情况?是如何应对的?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吧!
953
大脑的深度对话—ECT检查,为你的脑电波把脉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ECT检查即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检查,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的功能性成像技术。它不仅能够显示人体器官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能提供脏器与病变组织的功能信息,对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ECT检查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药物引入人体,这些药物在人体内代谢后,会在脏器内或病变部位与正常组织之间形成放射性浓度差异。通过专门的探测器捕捉这些差异,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就能生成详细的图像,供医生进行诊断。
ECT检查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可以覆盖人体的所有器官和组织,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
1️⃣
心血管疾病:例如,通过检测心肌的血流灌注情况,医生可以评估心肌的功能和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等问题。这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骨骼疾 病:通过检测骨骼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情况,医生可以判断骨骼是否存在炎症、骨折或肿瘤等病变。特别地,对于较易发生骨转移的癌症,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ECT检查能够早期发现转移灶,指导临床治疗。
3️⃣内分泌疾病:例如,通过检测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情况,医生可以评估甲状腺的功能和是否存在结节或肿瘤等问题。
虽然ECT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医学影像技术,但在进行检查时仍有一些注意事项不可忽视,具体见图~
📝如果大家对ECT检查还有任何疑问和困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355
预后不佳,真的就意味着生命倒计时吗?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预后,简单来说,就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反应以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对未来病情发展趋势的一种预测。预后不好,意味着患者的病情可能难以完全治愈,或者恢复的可能性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活不久”。
预后不好的情况有很多种,包括但不限于:
1️⃣疾病可能无法完全治愈:
如某些癌症或慢性疾病,当前的医疗水平可能无法实现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治疗控制病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2️⃣病情可能缓慢恶化:
如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病情可能会随时间缓慢进展,影响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但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年,甚至几十年。
3️⃣疾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
一些疾病可能需要患者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定期检查和生活方式调整,以管理病情并减少并发症。
当医生提到预后不好时,不要急于下结论。主动与医生沟通,详细了解疾病的性质、当前的治疗选项、可能的副作用和预期的生活质量等。询问是否有新的治疗方法或临床试验可以参与,以及这些治疗方法的潜在风险和收益。
🌸此外,接受现实,不逃避、不否认。明白手术或治疗本身就存在风险,即使是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技术,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处理情绪。可 以通过与家人、朋友倾诉,或者写日记、画画等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现在,我想听听大家的故事。你是否或你的亲友曾经遇到过预后不好的情况?是如何应对的?在评论区分享。
891
戒酒一个月,身体究竟会有啥改变?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 医学科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酒精成为了不少人解压的方式。然而,长期过量饮酒不仅影响精神健康,更会对身体造成诸多损害。那么,如果我们决定戒酒一个月,身体会发生哪些积极的变化呢?
🌺消化系统变化
酒精易刺激胃肠黏膜,长期饮酒可能引发胃炎、胃溃疡等问题。戒酒一个月,胃肠黏膜有机会自我修复。食欲可能逐渐恢复正常,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也会减轻。例如,原本因酒精刺激导致消化不良的人,会发现食物消化变得更顺畅,肠胃不适感明显减少。
🌺肝脏功能恢复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长期酗酒易引发肝损伤。戒酒一个月,肝脏负担减轻,肝功能开始改善。肝脏能更好地进行解毒和代谢工作,一些轻度酒精性肝病患者,肝功能指标可能会有所好转。
🌺血压正常化
酒精对血压有一定的影响,长期饮酒可能导致高血压。戒酒后,血压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健康风险。心血管系统的整体效率提升,为身体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
🌺体重变化
由于酒精含有高热量且不含必需营养素,长期大量摄入易导致体重增加。戒酒后,减少了这部分额外热量摄入,结合均衡饮食与规律运动,体重通常会逐渐下降。但需注意,部分人在戒酒初期可能因食欲下降或代谢调整而出现体重减轻。
🌺睡眠改善
长期饮酒可能导致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中断及REM睡眠减少。戒酒后,大脑不再受酒精干扰,神经递质平衡逐渐恢复,睡眠质量显著提升。深度睡眠时间延长,有助于恢复体力,提高日间警觉性和认知功能。
👀喝酒对身体有诸多危害,因此为了健康着想,建议大家尽快戒酒,图中帮大家整理了一些戒酒的方法,大家可以借鉴一下。同时,如果大家也有什么好的戒酒方法,欢迎在评论区下发留言。
504
空腹打针危害多,这些你必须知道!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需要打针的情况,无论是接种疫苗、治疗疾病还是进行体检,打针都是常见的医疗手段。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空腹打针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风险。
🌱低血糖风险增加
空腹时,人体内的血糖水平较低,此时打针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血糖,导致低血糖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慌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昏迷。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空腹打针的风险更大,因为他们的血糖调节能力已经受损。因此,在打针前,最好适当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胃肠道不适加剧
空腹状态下,胃肠道处于相对空虚的状态,此时打针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此外,一些药物本身就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空腹打针可能会加重这种刺激,导致胃黏膜受损,出现胃痛、腹痛等症状。因此,建议在打针前咨询医生,了解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并适当进食以减轻不适。
🌱心脏负担加重
在空腹状态下,人体为了维持血糖水平,可能会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本身就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来说,空腹打针可能会诱发心脏病发作或加重心脏症状。因此,这类患者在打针前应特别注意,最好避免空腹状态。
🌱影响药效吸收
虽然大多数药物在空腹状态下的吸收效果会更好,但也有一些药物需要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或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如果空腹打针,可能会影响这些药物的吸收效果,从而影响疗效。因此,在打针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咨询医生,了解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因此大家在打针前,一定要了解药物的性质和用药要求,确定是否需要空腹或饭后打针。图中有关于一些打针的注意事项,大家也可以好好看看。
👏最后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分享,还请记得点赞、收藏,如果还有其他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我们下次再见。
604
C反应蛋白多少?输液警报已拉响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炎性标志物,常被用于评估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当身 体受到感染、组织损伤或发生其他炎症性疾病时,C反应蛋白的水平会迅速上升。
💐C反应蛋白的水平并不能直接决定是否需要输液治疗。输液治疗通常是在患者病情危重、口服药物效果不佳或需要迅速补充体液等情况下进行的。然而,C反应蛋白的升高程度可以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是否需要输液治疗的一个参考指标。
🌱轻度升高(10-50mg/L):在这个范围内,一般不需要输液治疗。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药物、局部治疗或休息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中度升高(50~100mg/L):此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感染症状(如发热、呼吸急促等)或其他并发症(如肺炎、脑膜炎等),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输液治疗。
🌱重度升高(100mg/L以上):在这个范围内,通常需要进行输液治疗。因为高浓度的C反应蛋白表明患者体内存在严重的炎症反应,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此外,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还有一些事项要注意,具体可戳图了解~
🙌如果大家曾经因为C反应蛋白升高而接受过输液治疗,或者有任何关于C反应蛋白和输液治疗的疑问和困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696
白细胞3.38,身体在发什么信号?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白细胞计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体内免疫系统的活跃程度。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在(4.0-10.0)×10^9/L之间。
⌛当白细胞计数为3.38×10^9/L时,它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属于白细胞轻度减少的情况。这并不意味着身体一定存在严重问题,但确实需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病毒感染:病毒会直接攻击白细胞,导致其数量减少。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流感、乙型肝炎等。此时,身体会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
2️⃣细菌感染:虽然细菌感染通常会导致白细胞增多以抵御病原体,但在某些情况下,如细菌感染导致的中性粒 细胞减少症,也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情况。这通常伴随着持续性发热、肝脾肿大等症状。
3️⃣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在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免疫反应的同时,也可能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
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白细胞,导致其数量减少。
当发现白细胞计数减少时,不必过于恐慌。应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白细胞减少的具体原因。然后,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护理,具体可以戳图了解。
💓欢迎大家提出任何关于白细胞计数或免疫系统健康的问题,我会尽力为大家提供专业的解答和帮助。
446
高烧来袭!病毒VS细菌,谁才是幕后黑手?
张艳凯
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病毒感染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它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传播。当病毒侵入人体后,它们会在细胞内复制并扩散,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细菌感染是指细菌侵入人体组织或器官,并在其中繁殖和扩散,引发一系列疾病。
❗一般来说,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都有可能导致高热,但细菌感染引发的高热往往更为严重。
1️⃣病毒感染:当病毒侵入人体后,它们会在细胞内大量复制,并释放一些物质来干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这些物质会触发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升高,以试图消灭病毒。然而,由于病毒的种类繁多,其毒性和致病性也存在差异,因此病毒感染引发的高热程度并不一致。
2️⃣细菌感染:细菌在人体内繁殖时,会释放大量的毒素和酶类,这些物质不仅会对组织细胞造成损伤,还会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显著升高。而且细菌感染引发的高热通常更为持续且难以缓解,因为细菌在人体内繁殖的速度较快,且往往需要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清除。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如何区分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引发的高热?以下是一些实操性建议:
1️⃣观察症状:细菌感染引发的高热往往伴随着寒战、乏力、咳嗽、咳痰等症状,而病毒感染则可能伴有鼻塞、流涕、喉咙痛等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非绝对,有时也可能存在重叠。
2️⃣就医检查:当出现高热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血常规等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病毒感染,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而对于细菌感染,则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最后,邀请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是否曾经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是如何判断并处理的呢?此外,图片中还有一些关于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导致高热时的护理方法,别忘了查看!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