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84位医生,可服务医生数1
科室介绍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是国家级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河南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中心、河南省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河南省新生儿重症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国家级新生儿围产期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2018年被河南省卫健委评为“医疗质量控制先进集体”,2019年被河南日报社评为“影响河南特色品牌科室”,2020年成为中华护理学会新生儿专科护士京外临床教学基地。
科室诊治范围:
1.新生儿黄疸、溶血病、肺炎、败血症、窒息、脑损伤等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2.早产儿、多胎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其并发症的综合诊治;
3.急危重症如多脏器功能衰竭、胎粪吸入综合症、气漏综合征、持续肺动脉高压、惊厥持续状态、休克、DIC、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等;
4.复杂性双胎并发症、胎儿水肿/胸腹腔积液、严重出生缺陷、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救治;
5.新生儿外科疾病的围术期管理。
新生儿科现有总面积3247㎡,分设足月儿病区(新生儿一科)、早产儿病区(新生儿二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科(NICU),设置床位150张,实际开放床位200张。
医护团队人才济济,梯队合理。现有医师40人,护士(师)119人,正副主任医师(教授)11人,其中博导3人、硕导8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科室医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且多人具有国内外学习或工作经历。
科室积极承担着全省新生儿重症救护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指导、新生儿复苏培训、新生儿重症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等省卫健委部署的指令性任务。
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的直接领导下,于1999年建立了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拥有18家市级网络分中心,268家网络成员单位,形成辐射全省18地市的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治体系,配备多辆具有转运呼吸机、转运暖箱等抢救监护设施的转运车,开展覆盖全省及周边省份的24小时全天候转运,并利用5G传输技术实现了实时会诊及多学科远程会诊。
2023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评选为“中国儿童健康高质量发展优秀实践案例”。
新生儿科拥有河南省小儿脑损伤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儿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先进医学研究中心三附院分中心等学术平台。在新生儿脑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学科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瑞典哥德堡大学围产医学中心、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医学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单位,建立有紧密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科室设备精良,技术先进,配置有常频高频一体呼吸机、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呼吸机、神经重症监护单元、高级婴儿培养箱、早产儿眼底成像仪、亚低温治疗仪、一氧化氮吸入(NO)治疗仪等先进设备,积极开展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早产儿链式管理、序贯呼吸支持治疗、NAVA辅助通气、NO吸入、亚低温治疗、腹膜透析技术、同步换血技术;
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估预后、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家庭参与式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术、吞咽功能评估与干预、新生儿黄疸远程随访、5G新生儿重症监护智慧协同平台建设等先进救治和保健技术,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救治能力居国内先进水平。
在中国新生儿协作网全国100余家协作单位中,我院收治的胎龄<32周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数量连续数年位居前列。近年成功救治胎龄24周、出生体重仅500G的超早产儿。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省厅级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0篇,获省部级及地厅级科研成果奖励8项,主编及参编专著18部,专利50余项,参与制定专家共识、指南及国际指南解读17项,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3~5期。

科室擅长
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溶血
新生儿低血糖症
新生儿低钙血症
新生儿出血症
新生儿呕吐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头颅血肿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
早产儿
胎粪吸入综合征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发热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肺不张
新生儿肺出血
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
新生儿间质性肺气肿
新生儿脐部出血
新生儿晚期代谢性酸中毒
新生儿暂时性脓疱性黑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