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白求恩医院普通外科成立于2012年4月,是山西省“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省医学重点学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市共建重点学科、省普通外科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省普通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依托单位、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省肝胆胰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培育中心、省护理学会PICC专业技术及造口\伤口\失禁技术临床实践基地、全国内镜培训基地等。
胃肠外科作为普通外科专科之一,在学科带头人何若冲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始终秉承着“格物穷理、救死扶伤”的院训。经过十余年发展,科室紧紧围绕胃肠道恶性肿瘤和疑难危重胃肠病两条主线,建立了以微创技术和MDT为特色的胃癌、结直肠癌和GIST的外科标准诊疗流程,对肿瘤病人实现了全程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建立了营养评估、肠功能评估、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消化液回输、肠道菌群检测及菌群移植治疗平台,对肠瘘、复杂腹腔感染、肠系膜血管性疾病、CDI感染、慢性顽固性便秘以及巨结直肠等疑难危重复杂胃肠道疾病的诊治取得显著的成绩。此外,常规开展肛周疾病的Limberg术和Hanley术等高难度手术。
一、 医疗工作
目前拥有床位55张,科室年开展手术2000余台,三四级手术占总手术量的75%以上,微创手术占比达90%。目前胃肠外科分为7个亚专业:
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成立胃肠道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MDT),可开展食管胃结合部癌、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微创手术、GIST全程规范化诊治等,年手术量为300余台。
急危重症的临床思维和诊疗策略:肠系膜血管性疾病、腹腔复杂感染、腹部外伤、肠梗阻等。
菌群移植技术:2020年11月04日正式开展菌群移植,填补了我省在该领域的空白。截至目前,已有170余例患者实施菌群移植,治疗疾病主要包括CDI、慢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和脑-肠功能互动异常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技术:成立临床营养支持小组(NST),医、药、护共同协作竭诚为患者提供标准化的营养指导,提供胃肠手术患者居家饮食方案,在营养制剂的选择、营养通路的建立、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静脉营养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独自的特色。
肠功能障碍疾病的诊治:肠瘘并发症的防治、黎氏管的正确使用、肠造口和肠造瘘的应用技巧等。
慢性顽固性便秘的诊治:直肠测压、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结果解读,结肠次全切除术和金陵术的术式选择。
复杂肛周疾病: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复杂肛周脓肿、复杂肛瘘和高位肛瘘的诊治,Limberg术和Hanley术的手术规范。
二、人才梯队
7个亚专业建构起一支科学完整的现代人才梯队。
现有医生1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2人,硕士9人。护理人员20人,19人为本科学历,1人硕士在读,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2人。PICC置管资质护士5人,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1人,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导师1人。
科室承担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和进修生的教学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承担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营养学会和“136” 兴医工程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SCI论文30余篇。2021年3月获批肠道菌群移植实验室,加入国家级专科疾病数据库,探索建立本院数据平台。参编专著2部,参加全国菌群移植专家共识的编写。学术骨干分别担任山西省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学会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学术组织重要职务。
三、新项目 新技术
临床诊疗方面,在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和疑难危重胃肠病救治能力的同时,重点瞄准国内外胃肠外科领域最新进展和先进技术,积极推进新技术开展,先后开展了菌群移植、荧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热灌注(HIPEC)、术中腹腔化疗、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床旁B超引导下鼻导管置入、徒手床旁空肠营养管留置等一系列新技术,让山西省内或周边地区患者享受到最先进的诊疗技术服务。
四、科室发展规划
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胃肠外科由同济医院托管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是省委、省政府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的重要举措,是实施战略转型、项目为王的重大实践,是推进实施健康山西战略、整体提升全省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具体行动。胃肠外科作为医院重点建设的标杆科室,将用 5 年时间,完成“12345”目标任务,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力争医院进入全国百强的“一个总目标”;创新激励和管理“两项机制”;实施科研教学楼、综合医疗楼、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三大建设”;推动深化文化、人才、科教、同质“四线发展”;打造高标准科研平台、高水平医学中心、高水准标杆学科、高质量技术品牌、高层次科研成果“五座高峰”。
乘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东风,胃肠外科全科将一如既往,齐心协力,力争将我科建成地区知名集医疗、教学、科研一体的综合性业务科室,惠及三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