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切换
科室简介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是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学科,是美国哈佛大学Joslin糖尿病中心合作单位,2017年中国医院排行榜华南地区排名第4,2018年中国医院排行榜华南地区排名第5,国家卫健委批准建立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是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SFDA)批准的临床药理研究基地(GCP),开展国内外药物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学科影响力。有设施完善的内分泌专科病房、门诊及设备先进、齐全的内分泌实验室,设病床47张,日专科门诊量达300-600人次。人才构成、社会兼职(质控中心、专科联盟、主委单位)内分泌专科拥有实力雄厚、人才梯队合理的临床专家和科技队伍,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3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其中博士1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学位6人,留学归国人员6人(美国、日本、奥地利、意大利)。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5人任全国内分泌相关专业学会理事、常委及委员,3人任广西专业学会主任委员,3人任副主任委员。专科特色(技术特色、特色优势专科、亚专科)科室由门诊、住院病房、糖尿病教育室、糖尿病足治疗室组成。本专科整体实力强,特色突出,下设四个亚专科:糖尿病-肥胖疾病,甲状腺-性腺疾病,垂体-肾上腺疾病以及代谢性骨病,可为病人提供全面优质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每个专科均有相应的亚专科学科骨干及人才队伍。(一)垂体-肾上腺疾病垂体-肾上腺亚专科学科带头人为罗佐杰教授,在他及其带领的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建成了在全区具有广泛影响和规模的垂体、肾上腺亚专科。罗佐杰教授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全国常委、广西医师协会第一届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血脂组副组长,担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国际医学论坛》等杂志编委。本专科在广西区内对于下丘脑-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罕见病疑难病的诊治水平达广西区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二)甲状腺-性腺疾病目前甲状腺-性腺亚专科学科带头人为秦映芬教授。秦映芬教授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九、十届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性腺学组、甲状腺学组、肾上腺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广西内分泌学分会第六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西糖尿病学分会第四届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第一届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并担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通讯编委、美国糖尿病协会主办《diabetes》杂志中国区编委。甲状腺-性腺亚专科具有完善的对各种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治疗的规范化规程,在常见甲状腺及性腺疾病的临床诊治、科教研方面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开展99mTc-MIBISPECT、甲状腺ECT+摄碘率、甲状腺超声造影、甲状腺定位穿刺和细胞学检查等特殊诊疗技术,诊治性腺疾病包括Turner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IHH、Kallman综合征、性早熟、性征分化异常、青春期延迟等疾患,对于疑难危重疾病的救治率高。(三)糖尿病-肥胖疾病是该科重点专科特色,刘红教授作为目前亚专科学科带头人,系中华医学会广西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西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广西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编委。在其带领下建成了在全区具有广泛影响和规模的糖尿病-肥胖疾病亚专科。糖尿病-肥胖亚专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方向,研究实力日趋雄厚,具有胰岛素泵29台,具有完善的糖尿病并发症诊断箱、体脂测定仪、超声脂肪定量等多项先进的治疗检查仪器。(四)代谢性骨病代谢性骨病亚专科学科带头人为梁敏教授,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骨代谢学组委员,广西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师协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委员会主任委员。以梁敏教授为核心的团队目前开设了代谢性骨病专科门诊,近年来门诊量逐步增加,病房收治包括骨质疏松症在内的代谢性骨病病人数不断增加。开展骨转换指标的测定,具备完善的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超声骨密度检测仪、甲状旁MIBI、骨折风险评分等先进检测仪器及方法,具备优秀的骨质疏松宣教护理团队,并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妇产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皮肤科、康复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合作交流,形成多学科联合诊治代谢性骨病模式,建立了特色鲜明的代谢性骨病亚专科团队。梁敏教授先后主持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对于雌孕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其中“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机制与临床治疗研究”荣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在广西区内达到领先水平。学术研究近五年来科室承担国家级课题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厅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10余篇,中华系列和国内核心期刊30余篇。科室正参与的全国多中心研究包括: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专项之“2型糖尿病、糖尿病高风险和妊娠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早期行为干预适宜技术及疗效评价研究”项目;国家合作项目“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优化降压治疗目标的国际合作研究”。目前内分泌科牵头的省级多中心研究有内科保守治疗对比胫骨横搬移治疗重度糖尿病足的随机对照研究。
详情
科室疾病
韦芳
主治医师内分泌科
三甲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6起
去咨询
华南专科声誉内分泌科第4名
擅长:高脂血症、甲状腺结节、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老年糖尿病、肥胖症
推荐非本院医生
刘凌霞
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三甲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30
去咨询
擅长:痛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脂血症、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减退、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足、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垂体瘤、糖尿病性昏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李连喜
主任医师内分泌代谢科
三甲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289起
去咨询
博士
博导
全国专科综合内分泌代谢科第6名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甲状腺疾病、1型糖尿病、妊娠合并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足、糖尿病性昏迷、糖尿病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肥胖症
刘宝胤
副主任医师普外科·代谢减重中心
三甲
中日友好医院
¥29起
去咨询
博士
擅长:男性乳房肥大、疝气、乳腺癌、脂质代谢紊乱、乳腺炎、乳腺纤维腺瘤、单纯性肥胖、乳腺纤维瘤、乳腺结节、遗传代谢病、男性乳房肥大矫正、乳腺增生、乳腺囊肿、肥胖症、小儿肥胖症
任连军
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三甲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17.50起
去咨询
擅长:便秘、失眠、肺结节、子宫肌瘤、腹型肥胖、痛经、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肥胖症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血糖高能吃西瓜吗,血糖高能吃桃吗
2023.10.10
糖尿病患者加餐或正餐食用水果,需要根据碳水总量和升糖指数来决定,碳水含量不超过15g,升糖指数不能太高。因此血糖高时不建议吃西瓜,但桃子通常可以吃。
西瓜升糖指数为72,是比较高的,而且西瓜含糖量也较高,所以如果单次食用过量西瓜,糖吸收很快,血糖可能会波动比较大,所以只能在血糖控制好的时候少量食用西瓜,单次食用量建议不能超过188g,也就是差不多4两。
而且糖尿病患者在吃西瓜时应该注意与低升糖指数食物搭配,比如可以选择跟芋头、李子、黄瓜一起吃,从而中和食物升糖指数,但是血糖控制不好时就应避免吃西瓜。
桃子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因为桃子的升糖指数仅为28,是升糖指数较低、含糖量较低的食物,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会相对小,建议单次吃桃子不超过136g。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吃水果时可以选择吃桃子、李子、樱桃、莲雾、黄瓜、西红柿等升糖指数低而且不太甜的水果,尽量避免吃西瓜、菠萝蜜、榴莲等含糖量高且升糖指数高的食物。
1882
7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最近有了变化,这是真的!
2024.12.1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最近有了变化。3月28日,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了声明,提出糖耐量1小时的血糖可用于2型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以前做糖耐量试验,如果空腹≥7.0mmol/L,或者2小时血糖≥11.1mmol/L,就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前的标准中2小时血糖只有7.6mmol/L,喝完糖水1小时血糖达到12mmol/L,这对身体是否有影响,对于1小时的血糖标准,这次新标准的更新,弥补了1小时的血糖标准。如果1小时血糖≥8.6mmol/L,考虑为糖尿病前期;如果≥11.6mmol/L,就考虑患有2型糖尿病,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确诊。这些数值是有医学根据的,都是经过长期大量的研究观察来定的,比如1小时血糖≥8.6mmol/L的人群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显著增加,慢性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所以这次数据的更新可以更早地发现胰岛素抵抗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干预糖尿病。
677
5
哪三种人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2024.12.10
以下三种人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1、输液:有的人因为某种疾病和某种原因,需要到医院输注葡萄糖液,如果说输完液不久或者正在输液中,所测的血糖肯定高于正常,此时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因此所以要避开干扰因素,再重复测定血糖是否真的高;2、患有某些疾病:如过敏性疾病或者急性痛风发作,需要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抗过敏以及对痛风的滑膜炎效果较好,有时在临床上为了控制急性发作的疾病,会用抗过敏或者糖皮质激素,用药期间,病人血糖会偏高,因为糖皮质激素可以削弱胰岛素的降糖作用,而在用药期间一过性的血糖高,也不能说是糖尿病,因此要避开这样的干扰因素,再改时间复查血糖,看血糖是否真的高;3、患某种重病:如急性外伤、身体应激情况、脑中风、心梗等严重疾病,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体内升糖激素会迅速升高,以满足身体应激,迎接应激的升糖激素都可以对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而体内降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在应激情况下,大量升糖激素的升高,使得胰岛素无法和这些激素抗衡,其控制血糖的能力就会下降,此时血糖也会超标,应激情况如果缓解,血糖会回落至正常,这样的人也不能诊断是糖尿病。
938
37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