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心血管内科
切换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心血管内科,成立于1999年,隶属心血管中心。心血管学科在老一辈心血管专家许香广院长/主任、胡雪松主任、方卫华教授、陈国伟教授、张东辉主任医师、杨冀衡主任医师、黄建平主任医师等带领和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学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2005年被评定为首个心血管领域“深圳市重点医学专科”;2012年在深圳市率先成立胸痛中心,是深圳市首家、广东省第二家国家级胸痛中心,2014年建立高血压血管病诊治中心,2017年经广东省科技厅批复成立“广东省辅助循环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9年被深圳市卫健委认定为“深圳市辅助循环医学创新平台”。随着2019年6月医院新建大楼逐渐启用,心血管内科病床总数将扩展至150-160张,其中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床15张,能充分满足心血管疾病住院诊疗需求。2012年以来,心血管内科在学科带头人伍贵富教授领导下,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和“技术精、科研强、服务好”的目标愿景,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高、中、初三级人才梯队,以临床诊疗能力和科研教学能力为重点,努力强化科室人才培养,为学科长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聘有外籍名誉主任1名,国内特聘专家3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董吁钢教授担任科室双聘学科带头人。目前,心血管内科已经逐渐形成聚集一批海内外优秀人才、亚专科布局合理、技术特色突出,临床诊疗服务、教学和科研能力综合发展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和科学研究中心。科室现有医教研工作人员80人,其中医师32人(8名医生有出国留学及培训经历),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10名、住院医师7名、专职科研人员及辅助人员4名;博士学位8名,硕士学位18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7名,在站中山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2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15名。科室拥有护理人员43名,其中拥有硕士学位1名,大学本科学历30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比70%。根据中山大学“双一流建设”和医院发展的战略目标,心血管内科下设六大亚专科/业:包括介入心脏病学专科、高血压专科、心律失常专科、血管病与结构性心脏病专科、心力衰竭专科,以及心血管康复中心。同时,心血管内科拥有一批最先进的诊疗设备为临床和科教提供硬件支撑,医院新引进和装备的最先进CT和核磁共振可以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最准确、最精准和最快捷的诊断服务。科研是医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大八院心血管内科10多年来一直是深圳市心血管重点专科,科研实力稳居深圳市前列。目前拥有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2个,现有可使用的科研平台包括中山大学卫生部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辅助循环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心血管临床研究中心等,可完成从基础实验到临床研究的全方面科研工作。科室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构建了从心血管疾病预防到治疗的综合防治网络,能完成三甲医院所要求的全部诊疗项目,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律失常、肺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中,胸痛中心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高效救治、疑难高血压疾病诊治与防控、冠心病精准介入治疗、肺血管疾病防治、基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体外反搏治疗技术的心血管病快速康复新模式建设和心电远程监测筛查高风险猝死病例等技术应用项目,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医院的特色品牌和优势诊疗项目,心血管内科在深圳市卫计委组织的专科排名中长期稳居前三名。目前常规开展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先进诊疗项目有: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脉内介入治疗(PCI);OCT及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的介入诊疗;冠状动脉内旋磨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单、双,三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单、双、三腔ICD(CRT-D)植入;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以及三维标测指导下零射线射频消融治疗(绿色电生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及肾动脉支架植入);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右心导管检查、右室造影、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肺动脉造影、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颈内静脉径路心内膜心肌活检、肺动脉高压和心肌病的精准诊治疗等。医院总部拥有体外反搏治疗仪8台,对各种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预防,各类亚健康人群和老年人的保健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心血管内科还注重学术交流与合作,长期与国内多家知名心血管疾病优势医院有技术合作,自2013年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国际心血管前沿-福田论坛”大型学术会议,其中“国际医学名家大查房”已经成为每年的品牌交流活动。“技术精、科研强、服务好”是心血管内科对患者的承诺,也是科室的发展目标。依托中山大学医科的强大支撑,心血管内科正以全新的面貌、务实和创新的新姿态,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