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切换
科室简介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成立于1993年,2003年成为深圳首批重点医学专科。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内分泌学科依托单位,引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智广教授内分泌团队。下设湘雅深圳代谢内分泌中心,深圳大学糖尿病、肥胖与代谢病中心(DOMC),糖尿病-内分泌-代谢病临床表型分析暨转化研究所(DEM-PATRI)。深圳大学临床硕士学位授予点(2014-),深圳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4-);深圳市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013-),深圳市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会长单位(2014-);深圳市大爱糖尿病关爱中心糖尿病患者教育基地(2013-),深圳市医师协会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指导基地(2016-);深圳市“三名工程”项目立项学科(2017-),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2017-),中国1型糖尿病联盟成员单位(2017-),深圳1型糖尿病联盟成员单位(2017-)。学科带头人阎德文,科室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内科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40名,其中正高级职称3名,副高级职称5名(高级护师1名);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0人(在读2人);专职研究员1名(博士),特聘教授2名,专科教育护士1名。开放专科病床40张;设有专科临床实验室、内分泌功能室、葡萄糖钳夹室、心脏超声检测室、糖尿病足评估室及GCP室。备有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美国贝克曼DX1800)和电化学发光仪(罗氏Cobase411)、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美国伯乐D-10)、DXA骨密度仪(Hologic4500)、全自动血糖分析仪(德国EKFBiosen)、葡萄糖钳夹仪、胰岛素泵(多台)、动态血糖分析仪(多台)、VistaAVS周围血管诊断系统、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智能血糖检测系统(拜耳)、医用移动信息终端(深圳中迈科技MEC)和POCT血酮检测仪等先进设备。开设内分泌专科门诊、7个亚学科专病专家门诊、内分泌特需门诊、湘雅“三名“联合专家门诊及深圳“大爱”糖尿病学院。专科优势:优势技术:葡萄糖钳夹技术、糖尿病3C疗法技术、DXA骨密度检测与骨转换标志物评估技术、糖尿病β-CVK(β细胞-心脏血管肾脏)评估体系与生物信息库,糖尿病“缓解治疗”方案、糖尿病并发症诊疗方案、早发糖尿病诊断方案、骨质疏松与痛风诊疗方案、内分泌性高血压诊疗方案,内分泌代谢病临床表型分析平台、遗传内分泌代谢病精准诊疗平台(湘雅联合)、垂体瘤及鞍区疾病多学科诊治平台、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指导平台、多层次糖尿病教育平台(大爱深圳糖尿病学院)等,具有区域学科领先地位和解决复杂疑难临床问题的能力。专科特色:明确学科重点研究方向,重构学科临床研究团队,创新学科运行机制、强化专科内涵建设,以适应服务“糖尿病为主体、肥胖相关代谢病和经典内分泌病为两翼”的疾病谱变化。整合院内外资源优势,以糖尿病心肌病为学科重点研究方向,特聘深圳大学刘杰教授并组成研究团队,开展糖尿病心肌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保持骨质疏松症临床优势特色,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张键博士团队联系,拓展“糖尿病与骨代谢”研究。柔性引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智广教授代谢内分泌团队,创建“国家代谢病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深圳自身免疫糖尿病诊疗基地”以及“中南大学-深圳大学糖尿病内分泌代谢病临床表型分析暨转化研究所”,利用湘雅二医院领先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使学科在自身免疫性糖尿病、MODY等单基因突变特殊类型糖尿病以及其它遗传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与代谢性骨病等3大方向,在临床与基础研究以及个体化精准诊疗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致力于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中常见病、多发病与复杂重症疾病诊疗技术的提高与突破,建设区域性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的规范化诊疗中心,立足深圳、服务华南、辐射全国,为广大患者提供特色的、可及的、“同质化”专科医疗服务。科研教学:近5年承担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共有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项、中华医学会专项1项;承担药物临床研究(GCP)项目14项,其中由本科发起注册3项(2项市内多中心、1项院内项目),已完成11项,在研3项;承担深圳大学医学院临床课程教学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每年至少举办1次省级以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多次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连续举办6届深圳大学糖尿病、肥胖与代谢病中心PI秋季会议、2届深圳“三名”代谢内分泌论坛。公开发表SCI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9篇,影响因子大于5分共6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得3项专利,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未来发展:未来五年,将进一步开展同质化服务,打造数字化病区、一站式门诊,提高各型糖尿病、垂体疾病(垂体瘤)、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与代谢性骨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内分泌高血压(肾上腺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或甲状腺疾病等疾病及其急危重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开展糖尿病心肌病诊断指标与评估系统、糖尿病足评估与足病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糖尿病(2型与1型)和少罕见代谢内分泌病疾病管理体系等标准化探索工作;在2型糖尿病缓解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标准化诊疗模式、糖尿病心肌病临床诊断与机制研究,甲状腺疾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以及骨质疏松症与代谢性骨病临床研究,少罕见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基因诊断,糖尿病治疗新药临床转化等研究领域有新突破。
详情
科室疾病
罗国春
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三甲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教授
擅长: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
汪新宇
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三甲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教授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1型糖尿病、糖尿病性昏迷、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
柴杰
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三甲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骨质疏松、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痛风、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昏迷
梁真
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三甲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博士
擅长:骨质疏松、高脂血症、甲状腺癌、糖尿病、高尿酸血症、1型糖尿病、糖尿病性昏迷、2型糖尿病
黄晖
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三甲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多囊卵巢综合征、骨质疏松、糖尿病、糖尿病足、妊娠合并甲亢、糖尿病肾病、甲亢突眼、肥胖症
推荐非本院医生
游甦
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三甲
深圳市人民医院
¥200
去挂号
博士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囊肿、肿瘤、甲状腺结节、弥漫性甲状腺肿、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炎、内分泌失调、垂体瘤、急性甲状腺炎
蒋红玉
主任医师中医内科
三甲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
¥200
去挂号
教授
擅长:妇科病、恶性肿瘤、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胃病、结肠炎、肠炎、胃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冠心病
董彦敏
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三甲
深圳市中医院
¥150
去挂号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异常、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赵坤
主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
三甲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100
去挂号
副教授
擅长: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道感染、不孕不育、慢性盆腔疼痛、妇科肿瘤、更年期、盆底功能障碍
蒋惠芳
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西乡人民医院
¥10
去挂号
擅长:糖尿病、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型糖尿病、老年糖尿病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
2023.12.25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表现的疾病。身体里有许多激素,其中只有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而其他激素都可以升高血糖,所以如果身体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出现问题,血糖就会升高。胰岛素是从胰腺中分泌的,所以有些胰腺炎、胰腺肿瘤、胰腺手术的人会出现糖尿病,但是平时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的病因目前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已经有研究证明,遗传、肥胖、久坐不动、缺乏锻炼、生活作息不规律等都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健康饮食规律运动让身体保持好的状态可以避免或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9.55万
50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最近有了变化,这是真的!
2024.12.1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最近有了变化。3月28日,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了声明,提出糖耐量1小时的血糖可用于2型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以前做糖耐量试验,如果空腹≥7.0mmol/L,或者2小时血糖≥11.1mmol/L,就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前的标准中2小时血糖只有7.6mmol/L,喝完糖水1小时血糖达到12mmol/L,这对身体是否有影响,对于1小时的血糖标准,这次新标准的更新,弥补了1小时的血糖标准。如果1小时血糖≥8.6mmol/L,考虑为糖尿病前期;如果≥11.6mmol/L,就考虑患有2型糖尿病,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确诊。这些数值是有医学根据的,都是经过长期大量的研究观察来定的,比如1小时血糖≥8.6mmol/L的人群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显著增加,慢性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所以这次数据的更新可以更早地发现胰岛素抵抗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干预糖尿病。
629
5
哪三种人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2024.12.10
以下三种人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1、输液:有的人因为某种疾病和某种原因,需要到医院输注葡萄糖液,如果说输完液不久或者正在输液中,所测的血糖肯定高于正常,此时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因此所以要避开干扰因素,再重复测定血糖是否真的高;2、患有某些疾病:如过敏性疾病或者急性痛风发作,需要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抗过敏以及对痛风的滑膜炎效果较好,有时在临床上为了控制急性发作的疾病,会用抗过敏或者糖皮质激素,用药期间,病人血糖会偏高,因为糖皮质激素可以削弱胰岛素的降糖作用,而在用药期间一过性的血糖高,也不能说是糖尿病,因此要避开这样的干扰因素,再改时间复查血糖,看血糖是否真的高;3、患某种重病:如急性外伤、身体应激情况、脑中风、心梗等严重疾病,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体内升糖激素会迅速升高,以满足身体应激,迎接应激的升糖激素都可以对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而体内降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在应激情况下,大量升糖激素的升高,使得胰岛素无法和这些激素抗衡,其控制血糖的能力就会下降,此时血糖也会超标,应激情况如果缓解,血糖会回落至正常,这样的人也不能诊断是糖尿病。
803
37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