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15位医生
科室介绍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建科于2003年,现设置病床140张(含外科43张),分设脑病一区、二区、三区(外科)、NICU。年收治患者近4000余人次。

通过数年的努力,脑病科目前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广东省十二五、十三五及广州市十三五中医脑病重点专科、十三五广州市“中医脑病护理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卒中中心”,中医药防治中风联盟“卒中中心建设单位”、“国家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技术推广基地”、中国中医研究促进会脑病分会副主委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委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及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教育点。

科室共分6大部分,包括门诊急诊绿色通道、脑病(内、外)、康复、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ICU),中西结合脑病研究所,专科功能检查室等。规划140张床位,其中神经重症监护(NICU)床位9张。配备有脑电图、肌电图、脑干及运动诱发电位TCD,血栓监测系统等先进的专用专科设备,拥有美国GEG公司的DSA的神经介入设备,飞利浦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西门子64排螺旋CT,彩超等先进设施。

科室拥有双通道神经生物反馈系统、经颅磁刺激仪、多功能脑血管治疗仪、中频治疗仪、多功能电脑中药董蒸按摩机、反负重训练系统、美国智能减重生物反馈复合训练系统及德国MOTOMed康复训练系统等完备治疗设备的近200平方米专科康复室。

专科的发展,得到了国内多位顶级专家的悉心指导及大力支持。南方医科大学陈宝田教授以及广东省中医院,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业内专家在专业指导、人才培养、学科规划、技术交流等方面都给予了无私的支持与帮助。

在学科带头人陈朝俊教授,专科骨干胡建芳教授,杨沛群教授等的带领下,紧跟医学科技前缘同时,在"整体观念"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思想指导下,强调中西医、内外科结合,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针对卒中多因素,多环节、多靶点损伤的病理特点,以“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为依托,“脑病一体化诊疗服务”为运作模式,应用中医、西医、康复医疗等手段对中风及其它脑病患者进行急救期抢救、治疗及后遗症期康复等全程医疗服务。

科室创新中医理论,研制专科制剂,疗效独特,创GDY综合治疗方案在大面积脑梗死、脑干梗塞等的救治以及升清开窍法对重症脑损伤昏迷促醒方面取得良好进展。

全面开展脑病中西内外结合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九五"、"十五"、"十一五"重大课题6项,主持省级科研课题6项,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市级4项,区级6项。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厅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县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年有50篇论文在省、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国家核心期刊学术论文30余篇。SCI论文数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3部(副主编)。

脑病科(神经内科)是国家高级率中中心建设单位、广东省、广州市重点专科,“国家卫生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技术推广基地”。

一、拥有优质的人才队伍

有主任中医师3人,广东省名中医1名,广州市优秀中医人才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博士4人,硕士6人,同时配备了专业的康复治疗师,人才资源雄厚,梯队合理。并与中山医,省人医,南方医院,珠江医院等上级医院有着广泛的联系。是目前医院技术力量最为雄厚、人才资源最为丰富的科室之一。

二、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一流的病房环境

不断改善住院环境,住院部2楼增设为脑病二区,调整后脑病一区住院床位45张,脑病二区床位43张,NICU床位9张,合计97张。除了选择了住院楼唯一具有康复平台条件的病区,先后在原有螺旋CT、多功能生化实验室等基本条件基础上,配备了三维彩超、EMS-9UB型血管经颅多普勒动态血栓监测诊断系统、脑电图、肌电图、脑诱发电位,红外热图经络探病,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设备以及双通道神经生物反馈系统、血液生物平衡治疗仪、多功能脑血管治疗仪、中频治疗仪、多功能电脑中药董蒸按摩机、反负重训练系统、智能减重生物反馈复合训练系统等全套的康复训练设备为基础的功能康复室。

三、脑病科下设亚专科介绍

1、神经重症学组:学组负责人为陈朝俊博士、教授,郑友康硕士为后备培育人才。

神经危重症救治水平,是学科的发展的重要指标,脑病科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于2016年设立。拥有呼吸机、脑电诱发电位、经颅多普勒、亚低温等先进设备,可开展多项床旁检测,如颅内压监测、脑代谢监测、脑血流监测、脑电活动监测等等。开展了脑损伤及系统损伤评估、颅内血肿微创清除、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治疗、癫痫持续状态诊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衰竭治疗、重症神经系统疾病营养支持等中西结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尤其陈朝俊教授独创的GDDY治疗卒中重症及升清法治疗重症昏迷促醒取得独特效果,成为NICU的重要中医特色疗法。NICU开设至今共收治469人次,效果良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九五”、“十五”、“十一五”重大课题2项,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

2、脑血管病学组:学组负责人为杨沛群硕士,主任中医师,谢丽英博士为后备培育人才。

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成为严重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疾病。脑血管病主要涵盖了脑缺血性疾病、脑出血性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畸形出血等)、颅内外动脉狭窄等疾病。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成为严重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疾病。

科室常规开展上述脑缺血性疾病救治,以“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为依托,“脑病一体化诊疗服务”为运作模式,应用中医、西医、康复医疗等手段对中风及其它脑病患者进行急救期抢救、治疗及后遗症期康复等全程医疗服务。并已开通卒中绿色通道,确保缺血性卒中患者及时救治。

3、神经肌肉疾病学组:学组负责人为胡建芳博士、主任中医师。

神经肌肉疾病是一大类累及脊髓、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骨骼肌的疾病,包括周围神经病、重症肌无力、肌病和多系统萎缩等,可由基因突变、免疫缺陷、炎症、中毒等因素引起。虽然因病变累及部位及性质不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往往出现四肢肌肉麻木无力,也可发生眼肌、喉肌或四肢肌肉障碍,影响发音和吞咽,严重的发展到无法吞咽,甚至造成严重残疾等。

科室运用中西结合综合治疗及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治疗卒中后偏瘫、吞咽困难、失语以及周围神经损伤,神经肌肉病等疾病。具有良好疗效,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厅级及市级科研项目,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1部,并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

4、癫痫病及脑电生理学组:学组负责人为刘媛副主任医师。

目前科室有独立的脑电生理功能检查室,常规开展意识障碍性疾病(嗜睡、昏迷),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肿瘤、脑脓肿、脑转移癌和慢性硬膜下血肿),癫痫,颅脑外伤(脑震荡、脑挫伤),脑血管病、颅内感染等脑电生理检测诊断及临床工作,对如癫痫及帕金森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中西结合诊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对难治性癫痫的中西结合诊疗颇有心得。

5、神经介入学组:学组负责人为贾翔博士及曹野副主任医师,团队成员黄毅硕士、彭志超硕士。

介入治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创伤小、疗效显著的治疗技术,神经血管介入的主要目标是使狭窄或闭塞血管恢复通畅,防止栓子脱落形成新的血管闭塞,维持脑组织正常供血,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促进血管病变的恢复。科室拥有美国GE9000.DSA设备,目前已开展神经介入技术包括:全脑血管造影术(DSA)、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动脉溶栓、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等,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013年来已开展各种脑病介入500余例,疗效显著。

6、认知障碍及周围神经病变学组:学组负责人为刘天福硕士,副主任医师,团队成员罗康瑞硕士。

统计表明70-79岁老人老年性认知障碍患病率为2.2%,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以80-95岁以上高达48%。周围性神经病变亦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疾病,本科引进经颅磁刺激仪,艾灸治疗仪,脑血管病治疗仪等先进设备,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常规开展周围神经病变及老年认知障碍等疾病诊疗,中西结合诊疗特色突出,效果良好,深受好评。

7、神经康复学组:

神经系统疾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情感认知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吞咽障碍、排泄障碍及心肺功能障碍等,神经康复学是专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所致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康复的学科。

科室康复中心拥有双通道神经生物反馈系统、经颅磁刺激仪、多功能脑血管治疗仪、中频治疗仪、多功能电脑中药董蒸按摩机、反负重训练系统、智能减重生物反馈复合训练系统等完备治疗设备,并拥有近200平方米专科康复室,治疗病种以脑卒中、脑外伤的急性期及恢复期为主。

此外还对神经系统其他疾病如颅内肿瘤切除术后、脑炎、帕金森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炎、多系统萎缩等所致残的患者予以康复治疗。已开展多项诊疗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包括:神经康复评定、运动再学习技术、运动想象疗法、减重步行训练、强制性运动疗法、经颅磁刺激治疗失语及认知障碍、生物反馈、偏瘫肢体训练以及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如针灸、推拿、药物、熏蒸、洗浴等等。

科室擅长
痴呆
脑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