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39位医生
科室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创建于1958年,奠基人暨首任主任为我国著名的医学超声专家徐智章终身教授。在徐教授的带领下,中山医院超声科创造了多项历史,1958年开始进行A型超声诊断研究,1960年在临床应用手动接触式B型超声成像诊断,1961年研制成功M-型超声心动仪,1978年研制维生素丙碳酸氢钠造影剂并应用于临床,1984年开展介入性超声技术等,为国内超声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现任主任王文平教授,副主任黄备建主任医师和丁红主任医师。徐智章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学会主任委员,王文平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委,科室多人担任全国性和地方专业学会常委及委员。上海市超声质量控制中心(2000年成立)和复旦大学超声医学与工程研究所(2003年成立)挂靠本院。

超声科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不断完善与丰富了腹部超声、浅表及血管超声和介入超声三个亚专科人员以及临床、科研的内涵,亚专科分别由3名学科骨干各自引领超声专业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并形成了老中青三代良好完善的学科梯队。超声科现有医师30余名、技师3名、护师2名,副高级以上职称占34%,中级以上职称超过80%。研究生学历占80%,其中博士6名,在职在读博士4名。目前超声科共设有住院彩超室,门诊彩超室、介入超声室及特种超声室共约30个诊疗室。

各类超声诊断仪器近40台,微波消融及激光消融仪器各1台,年接诊普通彩超人数20余万人次,各类介入手术超3500台/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超声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诊断到诊疗一体化,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仪器设备齐全、诊疗质量先进、享有很高声誉的科室。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全国疑难病诊治中心,其中肝脏肿瘤的治疗和研究为科室特色,超声科与肝肿瘤外科、肝肿瘤内科等临床科室紧密合作,自1992年首次开展肝脏超声造影以来,通过科室同仁20余年的不懈努力,在肝脏占位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小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超声科不断地探索和开展新技术,如超声造影、图像融合导航技术、弹性成像技术等,在肝肿瘤的诊断方面不断开拓创新。超声科还将造影等新技术应用于肾脏、甲状腺、乳腺、血管等多个器官的疾病诊断,实践成果显著,大大提高了这些器官疾病的诊断水平,年各类造影数达数千人次。

超声科早在1992年就开展肝癌局部无水酒精注射治疗,2002年又开展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在肝肿瘤局部治疗方面同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超声科历来重视教学,教学实力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承担包括八年制、七年制在内的研究生、影像基地生、本科生及进修生在内的多重教学任务,近5年来培养了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其中多人获上海市或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级医院,成为专业领域的医疗骨干。每年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100余名。每年举办国家级超声新技术学习班3期,年参加学员150余人,

科研方面在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带领下超声科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5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课题5项、市卫计委项目等基金共15项。2011年、2004年科研成果分别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近5年发表了论文共16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书籍10余部,主译书籍1本。科室多人担任国内核心期刊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