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脊柱外科,在1950年代初期骨科即已开展了脊柱外科工作,在国内首先进行椎间盘造影。1962年自石一飞成功施行脊柱截骨术矫正驼背畸形手术。1980年代后期脊柱外科已进入成熟期,骨科已先后成功开展颈椎前路及后路手术。
1990年代初期,张光健在国内率先成功施行齿状突骨折的前路螺丝钉内固定手术后,在国内又较早地开展了枕颈部融合术、胸腰段骨折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手术等。陈峥嵘于1992年率先开展在内窥镜与电透监视下行经皮穿刺椎间盘侧前方减压手术。陈统一于1993年起开展Kurokawa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在国内较早行胸腰段骨折侧前方减压Kaneda内固定术。
姜晓幸在2000年时于国内最早开展腹腔镜辅助下前路椎体间融合手术,2002年时于国内最早开展腹腔镜辅助下腰椎360°固定,于2004年3月,实施上海市首例胸腔镜下胸椎骨折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手术,于2005年时在国内最早实施颈椎360°固定中采用小关节突螺钉行后路内固定,同年,他还实施了国内首例脊柱后路微创双切口侧后方椎体间融合术。
董健于2003年率先开展经单侧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并使之成为常规融合技术,于200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小切口胸腔镜辅助下胸腰椎骨折、肿瘤和结核的治疗,在中华系列杂志发表,2006年开展了小切口显微外科腰椎间盘摘除微创手术,在中华骨科杂志发表。
2005年,阎作勤首先在国内引进T-saw技术,国内率先开展了椎管内肿瘤切除椎板回植技术,并在上海年会报道。2007年,阎作勤在上海率先利用Tsaw行一期后路椎体肿瘤整块切除手术,并在全国骨肿瘤会议报道,获得中山医院临床新技术应用二等奖。
2007年起,姜晓幸开展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合并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获得2014年中山医院临床新技术认证。2008年,董健带领的团队在国内率先运用经单一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技术治疗脊柱肿瘤患者,在2009年上海骨科年会和全国骨科年会大会报道了一组21例全脊椎以及整块切除脊柱肿瘤病例,引起轰动,目前已成为我院脊柱外科特色,其治疗经验在国际著名杂志SPINE和NeurSurgery:SPINE上发表。
2011年,董健带领的团队在国际上率先使用零切迹自锁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和多节段颈椎病,应邀在欧洲神经脊柱外科年会发言,在国际期刊上第一个报道了该方法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1年11月,董健做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骨缺损坏死修复的关键基础技术及临床应用”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年12月,董健带领的团队运用经单一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技术,完成国际首例复发性累及三椎节胸腰段脊柱的巨大造釉细胞瘤切除手术,被中央电视台“突破禁区”栏目专访报道。2012年起董健带领的团队运用非融合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疾病,获得了2015年中山医院临床新技术认证。
2014年顾宇彤在国际上率先开展胸椎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微创切除+单边椎体间融合术,论文发表于“EuropeanSpineJournal”。2015年,姜晓幸带领团队,用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寰枢椎侧块间隙,解除了脊髓压迫。2014年董健开展了脊柱肿瘤的精细化阶梯治疗模式,获得2016年中山医院临床新技术认证。
2014年董健带领的团队运用经单一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技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肿瘤获得了中山医院临床新技术奖三等奖。2016年董健治疗复发性多节段脊柱肿瘤的经验在国际著名期刊“EuropeanSpineJournal”上发表。2016年,董健开展了脊柱肿瘤的精细化阶梯治疗模式,来中山骨科就诊的脊柱肿瘤病人明显增加,获得中山医院临床新技术认证。
2017年董健连续对患有各种内科疾患的颈椎及腰椎疾病的80岁以上的超高龄患者施行了手术,效果良好。其中一例90岁高龄的多节段颈椎病老太太术前瘫痪在床,术后即可下床行走,2017年3月16日,被上海电视台新闻节目和文汇报等报道。经查阅文献及各种学术会议资料,如此复杂的病例鲜见报道。
目前,脊柱外科已完全胜任各类脊柱疾病的诊治,已广泛开展各种复杂脊柱外科手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