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68位医生,可服务医生数5
科室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于2008年在新生儿内科病房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基础上正式成立。

新生儿中心拥有床位100张,医师37名、护士69名。其中正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8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2名;拥有博士4名,硕士20名,并拥有硕士生导师,技术力量雄厚。科室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

新生儿内科病房成立于1972年,现有床位60张,该专业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治呼吸、感染、消化、心血管、泌尿、血液、神经、内分泌、遗传代谢等系统各种疾病,如肺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破伤风、黄疸、贫血、腹泻病、硬肿症、消化道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早产以及遗传代谢病、复杂畸形等的诊治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治疗新生儿溶血症伴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尤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新生儿溶血病的交换输血术,换血成功率100%,成功救治了大量患儿。

新生儿内科病房每年救治新生儿患者约2000多例,抢救成功率达99%,居国内领先水平,成功救治了大量患儿。新生儿内科病房可开展新生儿换血治疗,治疗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等高胆红素血症病人,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成立于1990年,现有床位40张,专业技术力量雄厚,每年救治危重新生儿约1000例,抢救成功率达99%。开展了胃肠外营养、重力喂养、高频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新生儿腹膜透析等先进技术、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并开展了危重新生儿病人的镇静、镇痛治疗。

综合采用先进的技术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提高他们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同时开展外科围术期新生儿监护、治疗,大大提高了各类先天畸形(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消化系统畸形)患儿的救治成功率。全方位提高了新生儿危重病人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监护、抢救水平。

2008年8月,新生儿内科病房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合并,整合为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合并后的新生儿中心配有最先进的长颈鹿暖箱39台,为早产及危重新生儿抢救提供了良好条件。

中心拥有心电监护仪72台(其中44台为中心监护仪),可进行床边心电、呼吸、氧饱和度、血压等监测,为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提供依据。还可进行畸变耳声发射、脑干测听、床旁摄片、超声心动、经颅多普勒超声、视频脑电图、床边振幅整合脑电图、经皮胆红素监测等无创检查,以及微量血气、血生化、血糖检测,为危重新生儿抢救及时提供各种信息。配有多台CPAP仪、呼吸机、高频呼吸机,为成功抢救患儿生命提供了保障。

2012年开展了危重新生儿的院前转运工作,有效地做好了危重患儿的院前救治,大大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新生儿中心拥有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常规开展深静脉置管、PICC置管、脐静脉置管、外周动静脉穿刺、鸟巢护理、新生儿抚触等技术。

新生儿中心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授课、见习、实习,首都医科大学留学生见习、实习,北京市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修医师培训等教学任务。参与编辑多部专业书籍,包括《实用儿科学》、《北京儿童医院临床疑难病例荟萃》、《儿科医生效率手册》、《儿科诊疗常规》、《临床病例会诊与点评—儿科分册》、《尼尔森儿科学精要》等。

科室擅长
新生儿溶血
低体重儿
新生儿低血糖症
新生儿出血症
新生儿呕吐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头颅血肿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高血糖症
早产儿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母乳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小儿猫叫综合征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肠梗阻
新生儿发热
新生儿脑病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
硬肿症
新生儿Wilson-Mikity综合征
新生儿低血糖
新生儿核黄疸
新生儿念珠菌病
新生儿湿肺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