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

科室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创建于1958年。经过数十年不懈努力,科室建设稳步发展。2000年以来,科室以“传承、跨越、务实、关爱”为科训,注重创新,锐意进取,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近五年,在人才队伍、技术水平、医疗工作、为军服务、教学、科研及基础条件等方面迅猛发展,医教研成绩突出,军内外影响显著。现已成为全军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北京市及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神经内科的华北地区神经系统疑难病会诊中心已发展为医、教、研三位一体的综合平台,并在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多系统萎缩等疾病的诊治方面已形成鲜明特色,居国内领先水平。学术带头人,戚晓昆,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华北地区神经系统疑难病会诊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近年来,科室医疗技术及科研学术发展迅速,已经形成“六个特色,六个平台”平台1: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单位平台2:NICU及神经康复中心平台3:神经免疫病理室平台4:神经肌肉病理室平台5:神经肌电生理检测室平台6:多学科联合会诊中心特色1:神经疑难病的诊治,2008年5月14日神经内科成立了“神经系统疑难病会诊中心”,2011年更名为“神经系统疑难病多学科联合会诊中心”,将神经病学、神经影像、神经病理学等多个学科联合在一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显著提高了会诊效率,为国内首创;2015年在北京医学会及京、津、冀、晋、蒙广大神经内科专家的倡导与支持下,在原会诊中心的基础上,于我院创建“华北地区神经系统疑难病会诊中心”,其影响力辐射全国,国内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患者,部分国际疑难病患者(如: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纷纷慕名前来会诊。近年来,该中心在国内首次诊断了Whipple病、糖原累积病4型、戊二酸尿症I型等多种罕见病,使十余名疑难危重昏迷的患者转危为安,最终康复出院,中央电视台《科技之光》等栏目多次进行跟踪报道。近5年,会诊神经系统相关的各类疑难杂症达2533人次,其中纠正诊断1000多例,居国内神经科领域领先水平。特色2:脱髓鞘病的临床诊治特色,特别是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临床孤立综合征的报道例数国内外例数最多,先后获多项北京市级课题支持【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特色专项基金】。经研究,国际首次报道了瘤样炎性脱髓鞘病与脑胶质瘤、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等的特殊临床影像鉴别方法,在2015年第22届世界神经病学大会进行2次专题发言,受到国外专家的认可,发表核心期刊相关论文30余篇,其中,3篇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2015年,受中华医学会神经免疫学组委托由神经内科负责起草了国内、外首个《中枢神经系统瘤样脱髓鞘病诊治指南》。近年来,建立了完善的神经免疫实验室,进行脑脊液与血清多项神经免疫学指标的检测,2011年,国内首次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水通道蛋白4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其灵敏度与特异度显著高于国内同行的检测方法,对鉴别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检测方法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居国内领先水平。特色3:头晕与眩晕的诊治,通过近10年的研究与实践,神经内科对头晕及眩晕的诊断治疗与鉴别诊断研究也已形成显著的特色,自主研发的“头晕辅助诊断量表”及“头晕快速诊断流程图”应用于临床,效果显著。戚晓昆教授当选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该项技术获得军队重点项目的资助,研究成果在世界神经科大会进行壁报交流,受到广泛关注。特色4:多系统萎缩诊断与临床研究,2001年,在戚晓昆主任的带领下,科室积极开展了“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对多系统萎缩诊断”的工作,并于2008年,在国际率先开展了“尿道括约肌肌电图对多系统萎缩的诊断意义”的评价工作,后者在国内外诊断多系统萎缩方面无相似技术,该技术在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及痴呆等变性病的诊断与鉴别意义显著,并得到北京市科委首都特色重点项目(150万)支持,研究成果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1篇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居国际领先水平。特色5:各种神经肌肉病临床诊治(具备神经肌肉活检及独立的神经病理室),2007年,科室开展了神经肌肉病临床病理工作,对线粒体脑肌病临床、影像及其相关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了遗传、代谢、炎性等神经肌肉病的病理诊断特色,并获得2011年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目前,神经、肌肉活检相关技术已形成科室显著临床特色,国内首次诊断了糖原累积病4型、G13513A点突变的MELAS与Leigh叠加的线粒体脑肌病,2012年《神经肌肉活检术在少见肌肉病的应用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该技术居军内领先水平。特色6:脑卒中的综合诊治方面,具备独立的NICU(20张床),多年来,成功开展脑血管造影术、脑动脉支架植入术等多项脑血管技术。
详情

科室疾病

戚晓昆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教授
博士
擅长:神经肌肉病、多发性硬化、感染、帕金森、帕金森病、脑血管病、头痛、脑膜脑炎、脑肿瘤、眩晕、头晕、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胶质瘤、视神经脊髓炎、痴呆
钱海蓉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博导
博士
副教授
擅长: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朊蛋白病、脱髓鞘疾病、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性病、帕金森病、睡眠障碍、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脑血管病、多系统萎缩、帕金森、面瘫、头痛、头晕
姜树军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副教授
博士
擅长:头晕、脑血管病、腔隙性脑梗死、帕金森、头痛
姚生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教授
擅长:脑血管病、脑血管畸形、睡眠障碍、脑出血后遗症、神经肌肉病、腔隙性脑梗死
刘建国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副教授
博士
擅长:脱髓鞘疾病、炎性假瘤、眩晕、头晕、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眩晕症、中枢性眩晕
推荐非本院医生
戎光
主任医师综合科
三甲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100
去咨询
博士
擅长:焦虑症、更年期、头晕、植物神经紊乱、高血压、抑郁症、失眠、脑血管病、更年期综合征、头痛、脑梗死、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脑血管畸形
王梦阳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100
去咨询
博士
教授
擅长:共济失调、帕金森、抽动症、脑炎、多系统萎缩、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强迫症、失眠
李小刚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三甲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1000
去挂号
博士
教授
研究生导师
擅长:帕金森、运动神经元病、脑血管狭窄、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病
李涛
主任医师脑病科
三甲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300
去挂号
博导
擅长:头晕、重症肌无力、脑供血不足、失眠、多发性硬化、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偏头痛
洪霞
主任医师脑病科
三甲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300
去挂号
研究生导师
擅长:精神障碍、失眠、躯体症状障碍、头痛、认知障碍、头晕、强迫症、神经衰弱、血管性痴呆、抑郁症、慢性失眠症、路易体痴呆、痴呆、顽固性失眠、帕金森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中风后遗症有哪些症状要怎么治疗
2024.09.06
中风后遗症多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失语、口眼歪斜、吞咽困难、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焦虑、烦躁,以及身体感觉障碍、站立和行走不稳定等症状。 患者可以遵医嘱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方法改善病情。其中一般治疗方面,建议患者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同时进行语言、肢体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 在药物治疗方面,可以使用尼麦角林片进行治疗,该药能增加脑部血液流动,让大脑得到更多的营养和氧气。这种供给有助于脑部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同时还能改善脑梗塞后患者出现的意欲低下和情感障碍,表现为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缺乏意念、忧郁、不安等症状。 在中医治疗方面,可以通过针灸、推拿、中药调理和功能锻炼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进行综合康复训练。
郭彦莉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8630
554
左手指麻木是什么病的预兆
2024.06.21
左手指麻木可能是颈椎病,如颈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也可能是肘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等,具体如下:1、颈椎病:现代生活很多人喜欢看手机,尤其喜欢走路的时候低头看手机,或长期的伏案工作、打电脑等。很容易引起颈椎的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的椎管狭窄,局部压迫神经就会引起局部手指麻木。因此出现左手局部麻木,要做颈椎的磁共振明确有无椎间盘突出;2、肘管综合征、尺管综合征:中年女性尤其是生育期后的女性,或肥胖、有糖尿病、肘部过多活动,比如长期抱孩子或经常反复的动作,导致的肘部无菌性炎症。出现肘管综合征、尺管综合征,这时就会出现左小手指或无名指麻木;3、腕管综合征:腕部的过多动作,如左手腕经常的活动会引起正中神经的损害,也会引起左侧手指的麻木、不舒服的感觉。此外,还要排除是不是左手指局部接触有毒物质,或刺激性物质、重金属等,引起周围神经中毒或损伤,都可能会出现左侧手指的麻木、不舒服。
王俊岭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1877
71
左大拇脚趾麻是什么原因
2024.06.21
左大脚趾麻木常见以下原因:1、脚趾受损、压迫:常与鞋不合脚而造成压迫有关,患者或站立、坐的时间太久,均可以引起神经压迫,而使患者出现坐骨神经压迫和腰椎病变,引起左侧的大脚趾麻木症状;2、痛风发作:痛风可以表现为大脚趾发生麻木、疼痛等症状;3、血管因素:血管硬化、血管狭窄、血管斑块等血管病变的患者可以出现下肢动脉栓塞,导致局部缺血而出现麻木症状,需要改善血液循环以改善症状;4、大脑病变:大脑对侧,即右侧出现病变,缺血或脑梗死可能导致左侧的大脚趾出现麻木症状,患者需要通过相关的头颅CT、磁共振及血管检查以明确诊断,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活血药物,改善血液循环以改善症状。
陈文珍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2995
11
更多专家科普